av在线app/日本韩国在线观看/91亚洲人/全视频

用名戶 密  碼 會員注冊 | 忘記密碼
·本站首頁 ·加入收藏 設為主頁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

古代卷
  • 姓名:
  • 朝代:
  • 省份:
現代卷
  • 姓名:
  • 類別:
  • 省份:
本站 > 動態 >娛樂報道> 正文

紡織品繪畫的修復與保養

來源: 中國國家藝術網   2010/5/6   作者:   地點:北京

繪畫按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分為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畫、水粉畫等主要畫種。其中,中國畫、油畫、水彩畫及水粉畫等使用的畫面為有機材質,即:紡織品材質和紙本材質。按照繪畫風格的不同,中國畫主要以將字畫繪制在絹、綾或者絲織物上的絹本畫和繪制在宣紙上的紙本畫為主。油畫主要以繪制在亞麻、棉麻質地的畫布上為主。可見“材料”作為藝術表現的母體和動因,既是對原始藝術的直接闡述,亦是對當代藝術發展需要的明確體現。

中國畫的畫面材質在古代多數使用絹,大約在元代以后逐漸選用宣紙。絹有生絹熟絹之分,經過捶壓之后,再上膠礬水的叫熟絹,適合于作工筆畫。常用的宣紙有:凈皮、料半、棉連等,熟宣紙的性質和絹差不多,所以現在多用熟宣紙代替絹。由此可見,這些材料都屬于有機質材料,相對于無機質材料來講,更容易受到外力和外界環境因素的破壞與侵蝕。光照、溫度、濕度、微生物、害蟲、空氣污染物等都會對紡織品造成危害。光輻射會導致有機質文物發生光化學作用,使有機質材料褪色、泛黃、酥脆;溫度升高會增加發生霉菌和蟲害的可能性,并可導致紡織品纖維老化;溫度降低至露點,則會產生結露現象。紡織品易于吸水,在溫度低于零度時會引起纖維內部結冰,破壞內部結構,微生物在生長過程中以材質本身為載體和營養源,分泌出多種強腐蝕性的酶類、有機酸、氨基酸、核酸及有害毒素,使材質受損;大氣中的有害氣體會導致織物顏料褪色或變色;粉塵中含有極微細的形狀尖銳的硬質顆粒,與濕氣結合降落并沉積在物品上,誘發細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的寄生,這些不良因素導致藝術品發生病害,失去了原有的藝術魅力。要想重新恢復作品的完整性,體現繪畫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就要在收藏紡織品文物、藝術品的同時,加強對紡織品科學的保存和養護意識,對其進行科學的保護與修復,從而恢復其藝術價值和生命力。就以“新中國畫”的創作者“陶冷月”先生1947在日本繪制的一幅年畫作為例,談一談紡織品畫作的修復。

陶冷月(1895~1985),江蘇蘇州人,原名善鏞,字詠韶,號鏞、宏齋、五柳后人、柯夢道人。自幼從祖父陶治孫學畫,后從師羅樹敏學藝,早期接觸“四王”系統的山水畫,后又鉆研了米南宮、黃公望、王蒙諸家的山水畫技法,以及王冕、徐渭諸人的花卉畫技法。在蘇州元和縣高等小學讀書時,學習投影、透視,光線等西方繪畫知識,后又從美國人特朗教授研習油畫、水彩畫,積累了一些西方繪畫的知識與技法。在二三十年代歷任長沙雅禮大學藝術系教授,國立暨南大學藝術系教授兼系主任。早年在蘇州、上海、南京等地舉辦有20余次個人畫展,并有作品參加日本東京書畫會、美國費城博覽會、萬國美術賽會。1927年蘇州新中國畫社出版了《冷月畫集》,標志著其新中國畫的形成。除了擅長山水、花卉、走獸、游魚,他還尤其擅長畫中西合壁的月夜景色,在他筆下的雪與月、夜與色均有其獨特的風格,他以一種與眾不同的新格局,享譽二三十年代的中國畫壇,是20世紀較早走中西融合道路的探索者之一。代表作品《洞庭秋月》《月景山水》《暗香疏影》等。這件作品為民間收藏,是陶冷月先生于丁亥立春(1947年立春),52歲時所繪。作者畫中所繪景色為日本富士山以及近處的房舍樹景,構圖形式大抵為:近景亂石溪流,遠景大山靜湖,近景樹影房臺,遠景為水為山;很注意物象的比例,強調三維空間感,精細刻畫造型各異的樹木、怪石。整幅畫面樹木的表現最為突出,色彩濃重而不失靈氣,緊密的樹影中偶見茅亭水榭,給人一種恬靜,自在的感受,力圖把觀者引向古詩詞般的意境。畫面的幅式是傳統的,構圖兼及中西,景致近大遠小,有較強的空間感,營造出具有中國味的優美意境。整幅畫作雖然使用國畫顏料繪制,但筆力圓潤,設色明麗,有一種空曠寂靜之氣,留白的湖面與繁密的山石、樹木形成對比,擴展了畫面遼闊縱深之感。畫作使用的畫布纖維質地為棉麻,手感柔軟,纖維密度較為稀疏。織物結構為絞紗組織,整幅畫作上有19處大小不一的破損,從破損處整齊的邊緣可判斷病害為蟲蛀。由于在保存時沒有對溫度,濕度進行適當的調節,造成溫度和濕度過高,易生霉生蟲。織物在保存之前沒有進行消毒、在保存過程中沒有使用防菌、防蟲劑等,這些都是致使蛀蝕和污染的原因。根據病害的具體情況,考慮了三種修復方法:

一、傳統的做法:把破洞的邊緣用馬蹄刀刮薄,再將經老化作舊后的“補底”材料或舊絹按形狀切割,補入畫中,干后把接口處多余的布料刮掉,接筆、全色,繪出相應部分的圖案。但這種方法比較適合修復較薄的面料,如絹、綾。棉麻的面料膠厚且經緯密度稀疏,很難找到相同的組織結構。老化后的材料容易脆化,很可能對原作產生副作用,達不到保護的效果。

二、傳統“織補”法:用同樣纖維的絲線在破損處進行織補,操作時針腳都起落在原有破損的周圍,并且需要使用繃圈固定織補部位,固定時會對織物產生很大的拉力。這件作品纖維強度較差,無法再承受更大的外力作用,且破損處過多。新纖維的織入,相互抻拉很可能會影響原有纖維的牢度,出現延續性的破損。

三、補襯織補法:這種方法是在傳統織補的基礎上,用平紋紗補于畫作的底部,平鋪于桌面,用磁鐵與操作板面(鐵質板而)產生的吸力固定畫作的四角以及需要修復的部位,用織補的方法補全破損處,這樣,織補時新的纖維產生的力量都作用于底襯材料上,避免了與原有纖維之間的拉伸。

在以上三種方法中,只有第三種方法可以在保證修復的前提下給與畫作適當的保護,既可以讓藝術品恢復完整性和藝術價值,又可以不改變它的原貌,延長它的藝術壽命。

暫無留言:

留言內容: >>更多留言


本站藝術名家官網優惠搶駐中!

歡迎藝術名家注冊藝術家會員,開通自己的官網,上傳自己的佳作和內容。
QQ:271692909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誠邀入編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可以刊登藝術名家生平簡介、代表作、目前市場行情、收藏潛力等
QQ:271692909

本站各省市代理商火熱加盟中!

要求:人品好,熱愛藝術事業,有一定的藝術圈人脈、懂經營管理的創業型人才優先。
QQ:271692909

推薦名家

朱浩云

蘇金成

敖日力格

魏謙

吳厚信

夏洪林

宋建文

鐘文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招聘服務| 投稿須知| 友情鏈接| 版權聲明| 網站調查| 證書信息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