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語言大學的校史館里陳列著一份特殊的“禮物”。它就是由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贈送的,哈薩克斯坦草原思想家阿里·法拉比的雕像。這座雕像由國際著名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創作而成。
談及自己的創作之旅,吳為山曾在紀錄片《吳為山》中說過這樣一句話:“許許多多的雕塑,出自于我的手下,它都不是在塑這一個人,而是在表達我對這個人的情和意。”7月5日,吳為山接受中新社采訪時,講述了自己與阿里·法拉比跨越時空的情和意。
阿里·法拉比于公元9世紀末出生在喀喇汗王朝的法拉布(訛答剌,今在哈薩克斯坦境內)。他基于對哲學、醫學、音樂、心理學等各領域進行研究,也被稱為古代絲綢之路上“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最突出的成就在于哲學領域,成為伊斯蘭哲學的開創學者。
如果僅僅獲得這些信息,又該如何為這座雕像注入靈魂,讓其“活起來”呢?吳為山認為,想要走近法拉比就要了解他的思想,懂得他的“心”。
吳為山提到:“法拉比認為,實現幸福的關鍵在于人們能夠與世界、與他人和諧相處。當人與人通過互相幫助來獲得真正幸福時,就真正建成了‘理想國’。這樣的觀點與孔子仁愛之心友天下的理念相通。”
吳為山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為孔子塑像。他曾用“巍然成山”來形容自己創作孔子作品時的感受,即將孔子視為中國文化的泰山。“孔子對我們來說很遠也很近,很遠是說他生活的年代距今久遠,很近是說他的思想和行為準則依然影響著今天的人。而法拉比同樣是一座高山,似乎是離我們很遠的高山。”
吳為山認為,開啟圣賢之間對話、情感融通的大門,是讓他更加靠近法拉比的重要方式。
法拉比的頭像出現在哈薩克斯坦的錢幣上,他淡然、平和的神情讓吳為山印象深刻。相由心生,吳為山想到法拉比對幸福的理解,創作慢慢具象化。
“把一切都包容在心中,把世間萬物納入到自己的世界中”,這就是吳為山渴望呈現的法拉比。
如今,進入北京語言大學的新生來到校史館參觀時,都會有機會了解阿里·法拉比,以及這座雕像背后中國和哈薩克斯坦人文交流的故事。
吳為山表示,中國美術館計劃明年帶著展覽前往哈薩克斯坦,分享中國寫意藝術之美。同時哈薩克斯坦的藝術作品也會來到中國美術館,與中國觀眾“見面”。 吳為山相信,中哈文化藝術交流之旅,會開出燦爛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