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6日, 林晨紐約報道
由紐約當代藝術中心主辦的【多元共生】當代藝術展于8月15日隆重開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學者和藝術愛好者。展覽開幕式在RIVAA畫廊舉行,由助理策展人Guanjing Li主持,現場氣氛熱烈,文化與藝術的碰撞激發出眾多精彩瞬間。

開幕式上,特邀參展藝術家Jared FitzGerald、Paul Campbell以及Pedro Cuni教授發表了激動人心的演講。Jared FitzGerald以其一貫的敏銳視角,探討了多元文化在當代藝術中的重要性,強調了藝術作為跨文化交流的橋梁所具有的獨特價值。Paul Campbell則從藝術創作的個人經驗出發,分享了他在全球化背景下對文化身份的思考與實踐。Pedro Cuni教授則通過學術的視角,深入剖析了本次展覽主題與參展作品之間的深刻聯系。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展覽學術主持、美國知名藝術家Jared Fitzgerald特別為部分作品進行了精彩點評。
Jared Fitzgerald表示:作為展覽學術主持我很榮幸能夠對這些杰出藝術家的作品進行評論。以下是我對一些參展藝術家的作品的深刻印象:從白宜霖的作品我們可以體會到她對自然和人類心理之間復雜關系的敏銳理解。在她的參展作品《鄉村交響曲》中,白宜霖運用大膽的色塊和線條,創造出夢幻般的鄉村場景,一個巨大的面孔暗示著自然與人類的親密聯系。

荊簌簌的系列作品《關于COVID-19的CT圖像》,代表了一段從集體抑郁到希望的情感旅程,強調生命的多樣性和變遷。她使用水彩和藍曬法在燈箱上創作,雙重敘事技術在特定光照下揭示了被壓抑的情感和記憶,捕捉了個人和集體心理斗爭的本質。

Jing Zhang的作品充滿了詩意和戲劇性,她以獨特的筆觸描繪了情感的瞬間。她的作品中展現出一種矛盾性,既有細膩的情感,又有狂野的表現,這種對立的融合使她的作品充滿了張力和吸引力。

Alex Zhang的參展作品《Self as Other》讓我印象深刻,她描繪了在外部和內部沖擊下的雙重人格,反映了她內心的沖突和掙扎。服務員制服的描繪象征著她取悅他人的傾向,而血跡斑斑的衣服和手中的刀則揭示了她面對威脅時的抗爭和決心。這種二重性呈現了對自我保護和自我身份的深刻探索。

焦凌峰的作品《光之所至》展示了他細膩的筆觸和柔和的色彩,描繪了各種介質和空間中光影的流動與變化。在他的作品中,光與影不僅僅是視覺元素,它們被賦予了情感和生命,成為了表達內心世界的載體。

付凱煒將她在地鐵中經歷的新奇、驚訝和感動時刻轉化為動畫和插圖。我們從其作品可以感受到她將城市的交通系統視為城市本質的縮影,藝術家對日常生活的敏銳觀察及對多元文化和城市生活的理解。

王一如的3D打印雕塑《定于廢除》展示了她對多元文化背景下日常生活的敏銳觀察。她的作品通過現代技術與傳統雕塑形式的結合,探討了技術與人文的交匯,挑戰了觀眾對創新和跨學科界限的理解。

策展人David Chen在開幕式上為來賓詳細介紹了此次展覽的參展作品。他指出,【多元共生】不僅是一次藝術作品的展示,更是對全球文化交融的深刻探討。展覽通過多元化的藝術形式,展現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藝術家的獨特視角與創作靈感,激發觀眾對全球化時代文化認同與藝術表達的思考。
【多元共生】當代藝術展匯集了眾多杰出的藝術作品,參展的藝術家包括陸牧子、張思卿(艾璽)、白宜霖、荊簌簌、占逸倫、不二、付凱煒、黃沁琳、林映雪、王一如、李俊紅、喬業孔、李霈陽、尚敬淵、孔小蕾、王瑛喆、鐘焓之、彭櫟交、程惠莉、楊帆、Alex 張、焦凌峰、黃鈺鶯、張利和羅方子。這些藝術家通過繪畫、雕塑、裝置藝術等形式,展示了當代藝術家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個體身份、歷史記憶和藝術風格的深刻理解。展覽將持續至8月20日,期間還將舉辦一系列學術討論和藝術家交流活動,進一步促進藝術與文化的跨界對話。

本次展覽的圓滿開幕,標志著紐約當代藝術中心在推動全球文化交流與藝術創新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中心期待通過此類展覽,繼續為國際藝術家提供展示平臺,促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對話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