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在迎接第100個國際婦女節之際,關山月美術館推出了一個特別的展覽——“自然而然—2010武漢、深圳女藝術家邀請展”。這是該館繼2007年舉辦“艷色記錄——當代女藝術家邀請展”之后的又一個女性藝術家聯展。
此次展覽展出了王清麗、余萍、高虹、黃海蓉、王衍茹、劉曉峰、林欣、馬桂芳等武漢藝術家,以及周力、李晴、劉艷琴、黃佳、薛揚、丁琳、張妮等深圳藝術家的多幅作品,展覽將持續至3月21日。
女性藝術家更關注情感與體驗
在實踐中削弱性別的偏見和歧視
策展人薛揚介紹,此次展覽之所以取標題為“自然而然”,是因為展覽邀請的武漢和深圳部分女藝術家,其作品都有比較明顯的個人特點,她們的創作與她們的生活閱歷、心理成長都密切相關,而且她們對題材的選擇,以及在表達方式上微妙的變換,都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相對而言,男性藝術家往往更關注宏大敘事和歷史價值,女性藝術家則更關注與生命和心理有關的情感與體驗。她們服從內心的聲音,遵從自然的變化,我認為這是女性創作最明顯的特質,是和男性藝術家在強大的社會責任感壓力下、有目的性的理性選擇不一樣的地方。另外,我認為對于觀眾來說這也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閱讀過程,觀眾在看女性藝術家的作品時會覺得對象是可閱讀和可交流的”。薛揚說。
薛揚認為,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女性藝術就已經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女性藝術家們獨特的視角,為人們探討中國當代藝術提供了更廣闊的實驗空間和視野。隨著后現代主義的影響和城市化進程的高速發展,女性藝術家更注重通過藝術創作來觀察和反思物質社會對人類精神世界帶來的影響。無論她們是否承認自己的創作與女性主義有著某種關聯,實際上從作品本身來看,都凸顯出一定的女性意識。
在實踐中削弱性別的偏見和歧視
深圳美術館藝術總監魯虹通過此次展覽的作品,注意到其中一些女藝術家公開承認自己是受女性主義影響進行創作的,而很多女藝術家則不愿承認自己受女性主義的影響。“盡管如此,她們作品所傳達的信息卻明顯有著女性主義思想的影子。也許不經意間的一張照片、一場電影、一部文學作品或者一個新聞信息,都會對她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里頭或許就有女性主義的影響在里面,其影響甚至有可能是藝術家自己都意識不到的。”以王清麗畫的《新女兒經》為例,就是將古代文本與當代畫面并置,從而把古代的道德要求與當下女性生活方式與理念做了對比。魯虹認為,這里面就有很強的女性意識,是對傳統道德標準的挑戰與調侃。 王衍茹的作品在題材的選擇上與藝術的表達上,她都很強調傳統的韻味。余萍也是借用了傳統的中國畫語言與圖式,但她通過某個特定的紅色人體在空中飛翔的表現,很好強調了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家園的向往。黃海蓉的作品中有兩個明顯的符號:女性和水。丁琳的貓女有點唯美,有一種都市女性的敏感和某種拒絕成長的女孩情結在里面。而李晴的系列作品則是在畫一種心情,一種內心感受。
“關山月美術館作為官方美術館,如此旗幟鮮明地支持女性藝術家,會讓更多的女藝術家受到關注,也能逐漸收藏女藝術家的作品,這不僅是藝術家與美術館的‘雙贏’,我相信這對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也是有益的。”薛揚介紹,此次舉辦兩個城市的女性藝術家邀請展,可以比較兩個城市的文化特點給藝術家的生活和創作帶來的影響,以區域來分析比較女性藝術創作,這是一次積極的嘗試。另外,舉辦女性藝術家的展覽從策略上來說,注重在實踐中削弱性別的偏見和歧視,比理論上無休止的論辯更切實可行,“畢竟,好的藝術家和好的藝術作品會為歷史提供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