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至9日,倪萍將攜近半年來創作的百余畫作首次亮相榮寶齋美術館。這也是繼去年10月在深圳美術館首開個展之后,她的第二次美術作品展。
外界盛傳倪萍如今華麗轉身、進軍畫壇,倪萍聽后笑言,自己去年底在深圳美術館“顯擺”后,今又回到榮寶齋“顯擺”一番。正式拿起畫筆尚不足兩年的她,將自己當前的創作狀態形容為剛開始蹣跚學步,都是隨著性子信步而行,她說,只有走到一定階段才會趨向定型,也才能形成自己的所謂風格。一些專家認為,用信馬由韁來形容倪萍的繪畫并不為過。作畫之初,倪萍并不先去選紙張,往往無論大紙小紙,抓起來就畫。倪萍自謙說,初學繪畫難免稚嫩,由于留白不夠,在畫幅一側寫字、蓋章都不夠規范。她還介紹,在榮寶齋布展現場,她的不少畫都經由師傅重新進行了裝裱。
不過她很享受當下這個隨性的階段。你甚至能看到她在紫砂壺上作畫、用中國色彩繪油畫,她說每當看到顏色緩緩潤開,都會有一種滿足的愉悅。在倪萍的畫中,你能看到一株壽桃樹下,那只小雞遠遠看去就像壽桃,可近看你又發現壽桃在葉子的映襯下倒像那只小雞。而當她得知吳冠中走了的時候,她悲痛了好一陣,難過之余一揮而就畫下一幅名為《荷》的作品,葉子尚在,根卻無存,足見作者傷感之情。還有那些湖面上的七星瓢蟲、風中的蘆葦狂亂,無不是她彼時彼刻的內心寫照。不過這并不影響倪萍畫出寫實的作品。她專門為一位行將過九十壽辰的老太太畫了一大筐子的桃子,每個桃子都和實際的一樣大。她認為只有如此才能讓老人家看了更高興。
倪萍將自己作畫稱為“跟著日子去寫意”。在她內心深處,其實一直都在鋪展著一幅幅云卷云舒的畫面。只不過,以前不會用筆畫,是在用眼睛寫生。在她看來,一個內心豐富的人,不會錯過任何精彩景致。一如當年在中央電視臺做國慶、香港回歸等大型直播節目,以及在田間地頭與老鄉們交流時的那份溫暖,如今都已慢慢轉化為她作畫時噴涌的精神源泉。
此次展出的作品中,不少都源自她沿途所見所感。《雨中曲》便是她春節前夕,作為“海外歡樂春節形象大使”赴法國參加文化交流期間構思的。當時天正下著雨,行人打著傘,影影綽綽,由于街面很潔凈,雨水濺落地面倒影很快就顯現出來了。倪萍當時就產生了創作沖動,她回到家憑著腦海里那種暮然騰起的靈感揮毫完成。
當聽到今年春節聯歡晚會零點鐘聲敲響的時候,她說比自己當年主持春晚還要激動。激動之余,她起身點染出兩個在風中飄蕩的大燈籠,在紫紅的底色里,還分別寫著“喜”和“福”。燈籠底下她寥寥幾筆又勾勒出被稱為“福墩兒”的門墩。她說,那份激動消逝后,就再也畫不出那樣的畫了。此次畫展,依然能看到被她輯入《和姥姥一起畫畫》畫冊中的的小雞、小鴨,以及仙鶴,個個栩栩如生,悠閑靈動,好似在榮寶齋“閑庭信步”。名為《加拿大的雁》也畫得極其夸張,空中翱翔展開的翅膀幾乎延展到極致,那是她曾經在加拿大不經意間抬頭看到的景象。倪萍說,那些都是通往內心深處的畫,畫作不是照片,要追求和原物一樣,那就找相機來拍攝好了。
在每幅畫里都會寫上一些文字幾乎成為倪萍這位畫壇新手的招牌,或簡要介紹畫作、或點明繪制時的心境。篇幅有長有短,但不變的是保留了她做電視時傳承下來的“旁白”習慣。不少人認為倪萍的畫有文人畫傾向,即不拘泥于作畫時的考究技法,而必須在畫外看到文人的所思所想。倪萍認為自己的作品尚不夠格進入方家的評判之列。
倪萍說自己在乎欣賞自己畫的人,但不會去在意對方是誰。“你可以說它畫得不像,但它一定是活物,是有生氣的。”在她看來,畫是寫意的,也是給別人看的,要給看畫的人留出足夠的想象空間。她也一直努力用平凡的語言去搭建起與觀者溝通的橋梁,讓作出的畫與欣賞者能產生交流。倪萍自信自己的畫作能與大多數觀眾產生溝通,原因在于她的世界觀、審美情趣是大多數人都能接受的,“惡的東西在我的畫里從來就沒有。”她曾作過一幅畫,畫中,一群小雞圍著一個漂亮的女孩說,你要嫁人了?帶上我們一起吧。歡樂色調、大善大美正是她所追求的境界。
倪萍認為,任何藝術都是相通的,一個人不可能在未掌握任何技巧的前提下搞創作。她認為自己的繪畫與心境、曾經的主持人、演員等經歷都大有關聯,且都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釋放內心深處真正的自由。
國內在世的大畫家,倪萍基本上都采訪過,盡管由于時間關系未能觀摩他們作畫過程,但她幾乎研讀了他們所有的文字、創作的畫,并從中找出他們的生命軌跡,也因此懂了些作畫的脈絡思想。她還透露,自己上中學時候素描成績就很好,只是過去一直沒敢動筆,撂下多年后,如今終于重新拾起筆來。
在藝術道路上,倪萍認為關鍵是在于走,而不是在于走怎樣的路。“手中一支畫筆,天空如此寬廣,給予你一切想表達的可能。”堅稱自己繪畫沒有風格的倪萍笑言,自己今后會畫成什么樣子是不可預測的,也不需要知道。今后會怎樣,還是留給別人去說吧。
年過5旬的倪萍現在依然還保持著多年來聽時事廣播的習慣,“只有關注自己生活的世界,你才能不斷有新的創作靈感。”在她看來,雖然自己只是畫壇新手,但年齡讓她比初學者要有更多的思索。“有時候支開兒子后,關在畫室里一天連一張畫都沒能畫出來。累并不直接體現在畫畫的數量上。”倪萍毫不避諱自己有邊作畫邊撕畫的習慣。“我相信我有能力畫得更好,才去撕它。同時,也是在不斷否定自己的過程中提高畫技和藝術修養。”
采訪結束,記者腦海中已勾勒出倪萍印象:她是個有追求有夢想的人,是個善良平和的人,是個朝著自己既定目標堅定前行的人。而且,她還是個性情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