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老年學專家鄔滄萍教授提出:“敬老助老養老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論壇現場
“敬老助老養老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是社會責任和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是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是全世界文明社會的共同價值觀,老年人既是敬老助老養老的受惠者、也是積極老齡化理念下的社會貢獻者。”這些精辟、新穎的觀點,于7月7日在廣州市廣東松園賓館舉辦的“2012?首屆中國敬老養老助老社會責任高峰論壇上繽紛呈現。
本屆論壇的指導單位是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辦單位是中國老年學學會,由中國老年學學會壽星基金管委會和廣東省老年基金會聯合承辦。全國老齡辦常務副主任、中國老齡協會會長陳傳書、全國人大內務委員會內務室主任于建偉、廣東省老齡委員會領導等到會致辭。
資料顯示,中國人口老齡化呈現出老年人口數量大、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快及地域差別顯著等特征,我國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的日本,成為目前世界上總人口和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面對如此龐大且增長快速的人口老齡化挑戰,本屆論壇前瞻性地把主題定位在“敬老養老助老與社會責任”上,就是針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典型特征和面臨的嚴峻形勢做出的選擇。
對于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倫理、心理、保障等方面的問題,在高端學術互動論壇上,主辦方特別邀請了來自社會、人口、老年多個不同領域的國內著名專家、學者發表前沿性學術報告。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鄔滄萍教授的《敬老助老養老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唐均研究員的《老齡化彈性退休和養老服務》;西南財經大學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林義教授的《人口老齡化與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戰略問題》;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洪國棟研究員的《在構建老年社會保障中政府的角色》;首都經貿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呂學靜教授的《政府的財政責任與養老保障制度》等主旨報告引起與會者的共鳴。
本屆論壇是我國老年學領域里的一次專題性論壇,主要研究內容為當今中國社會所面臨的老齡化與社會責任問題。報告內容涵蓋老年社會學、老年心理學、老年產業、老年醫學、老年保障等多個層面,共收到論文200多篇,甄選出優秀論文81篇,編輯出版了論文集。此次論壇征集的論文具有題材廣泛、研究深入、論點新穎等特點。

嘉賓發言

嘉賓發言

嘉賓發言
全國老齡辦副主任朱勇到會致辭,他指出:“此次論壇之所以稱為高峰論壇,是因為論壇所要討論的問題是前沿的,敬老養老助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重視敬老養老助老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把敬老養老助老提高到社會責任的高度,對于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養老體制的逐步完善,全面提升中國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指數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老年學學會常務副會長趙寶華指出:“中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正在經歷著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深刻轉型,包括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一元社會向多元公民社會的轉型,集權社會向民主社會的轉型,倫理社會向法制社會的轉型,以及人口結構快速老齡化的轉型。在這個大背景下,養老的社會責任問題逐漸凸現并成為不容忽視的重大問題。
養老問題,在傳統社會主要靠家庭,在現代社會應主要靠社會。當今,中國正在向現代公民社會邁進,而社會責任是公民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準,社會責任意識強了,這個社會才有濃厚的人文關懷,老年群體才會有幸福,中青年未來才會有希望。我們講養老的社會責任,是在肯定家庭責任和個人責任的基礎上,更加強調政府的責任、企業的責任、社會組織的責任,社區的責任和每個公民的責任,強調從社會制度建設、公共服務體系和公共道德建設方面促進敬老養老助老,為不斷提升日益龐大老年群體的尊嚴和幸福指數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本次論壇表彰了7位在社會責任方面做出突出成績的先進楷模,包括為我國老年學事業做出杰出貢獻的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鄔滄萍教授;榮獲多項國家科學進步獎項的北京人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胡大一教授;中國骨質疏松學科帶頭人、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主任劉忠厚教授;熱心老年人事業,倡導敬老養老助老社會責任的東莞陽光海岸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贊新先生;榮獲大世界吉尼斯記錄《華夏萬壽長卷》始作者北京長壽書畫院院長鞏法根老師;以茶盡孝,促進人類健康的廣州瑞豐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連俊江;退伍25年,認養14個烈士父母,替為國捐軀的烈士盡孝的江都市退伍軍人李彬等。
中國老年學學會副會長兼壽星基金管委會主任周海宣先生在論壇總結中強調指出:“通過舉辦論壇,我們呼喚感恩心靈,引發社會輿論,弘揚傳統美德,表彰孝愛楷模,以“孝愛工程”這一活動載體,倡導社會、共負責任、弘揚美德、孝愛天下。”

藝術家貢獻墨寶
另外,中華福壽文化書法北京長壽書畫院鞏法根獻上多幅作品,中國吉祥書畫院院長的李青云先生及副院長著名書法家嚴浩先生也為本次2012?首屆中國敬老養老助老社會責任高峰論壇獻上墨寶——弘揚美德、孝愛天下!(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