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9日,由劉海粟美術館和四川博物院共同主辦的《絢麗佛韻——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展》在劉海粟美術館隆重揭幕。本次展覽展出張大千臨摹的敦煌壁畫45幅,所摹對象時代從北魏至在元代,時代跨越千年,內容包括佛、菩薩、羅漢、比丘、龍女、夜叉、高僧、供養人、伎樂眾、天女以及《薩埵王子舍身飼虎》、《舍賤從良》等故事以及東王公、西王母的神仙傳說。其中,《北魏·三世佛橫批》、《北周·代·楊枝大士軸》、《西夏·回鶻人供養像軸》等,都是中國古代繪畫史上難覓的杰作。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長達12米、寬74厘米的鴻篇巨制——《北周·薩埵王子舍身飼虎卷》也一同亮相此次展覽。
張大千先生是中國現代藝術史上的一代宗師。他一生致力于傳統繪畫藝術的整理、發掘、革新和發展。他以文化使者自任,足跡遍及南北及美洲及歐洲各國,不遺余力地傳播和弘揚祖國的文化藝術,贏得了廣泛的贊譽。1957年,紐約美國世界美術協會公舉大干先生為“當代第一畫家”。大千先生才華橫溢,多才多藝,其詩、書、畫、印、鑒堪當五絕。徐悲鴻先生尊其是“五百年來第一人”。張大千先生從老師和朋友處多次聞悉敦煌藝術之雄奇,于是心生游歷之念。1941年春至1943年夏,他耗費巨資,攜帶各種器具,遠步敦煌,能為人所不能,敢為人所不敢。在兩年又七個月的時間里,大千先生洞悟“法相莊嚴”的藝術精髓,共摹習了276幅作品。從敦煌藝術之中,重中覓回了中國繪畫的色彩光芒,并使之成為日后潑墨潑彩畫風的神旨所在。敦煌之行成就了大千,使其磨礪為器,終成借古開今之大師。
1946年10月,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于上海展出,震驚藝壇。一時九州盛起“敦煌熱”。闊別六十四載,值此海世博會開幕之際,四川博物院所珍藏的大千臨摹敦煌壁畫45幅,再度駕臨上海,將帶我們走近集東方中古美術之大成的敦煌壁畫,亦將為我們呈現一個非凡的大千世界。
本次展覽至5月30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