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0號,“第七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在鄭州隆重舉行,許多觀眾在觀看參展作品時,都表示目前中國山水畫的發展趨勢十分良好,應該說是后繼有人,也有人表示,應該對中國山水畫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老一輩藝術家致以真摯的感謝。
說起當代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歷程,有一部分老一輩書畫家應該說是感同身受,他們共同見證了中國山水畫的復興和壯大,這其中就有著于2007年12月因病去世的牟志輝大師。
牟志輝大師是當代著名的國畫家、書法家,曾獲得“世界華人藝術家”、“中國書畫藝術界杰出貢獻獎”、“當代百名杰出書畫家”等稱號,生前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榮譽理事、世界畫家協會會員、中國老子美術館榮譽館長等職務,在其84載的人生歷程中,牟志輝無時無刻不努力追求藝術的突破,其五十年的專業創作生涯中,更是為后人創作了無數驚才艷艷的書畫作品。

生前,牟志輝大師一直以“寶劍銳從磨勵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五十載墨池,孜孜于自然,明月常以不滿為懷,不與塵世爭名利,但求丹青得永傳”為自己的座右銘,而其生活經歷也十分符合這個座右銘。
無論是年少時,家境貧寒,徒步幾十里山路,只為艱苦求學;還是文化大革命時,被迫害入獄三年有余,仍堅持書畫創作;或是十年磨一劍,創作52米巨作《天府名勝》,牟志輝的一生經歷了太多艱難,只是他堅信終有苦盡甘來日。牟志輝在生前回憶自己一生時,曾將人生分為兩個時期,即前四十年,年少而輕狂,抱負遠大殊不知命之所趨、心之所向,所幸,牢獄之災中驚醒,自此投入書畫藝術中;后四十年,苦學終有所成,榮譽加持一身,心靜而平和,不與塵世爭名利,但求丹青得永傳。
有人曾經這樣描述牟志輝大師:“他骨瘦如柴的身子卻有著非凡的力量,他處事自然而不做作,他與他所作的書畫不同,他就是表面上的、你肉眼看到的他,而他的作品卻不是你用肉眼可以看懂其深遠意境的。”無論是從其高雅的著意、生動的氣韻、老練的用筆、和諧的設色、合理的布局、精煉自然的落款等獨到之處都可以看出其對于書畫藝術的深厚認識和感知。

年輕時的牟志輝走遍大江南北,學古人“云游四海而作佳畫”,老時則坐臥庭院,用“心”作畫,畫意由心而生,由筆而繪,由墨而染,由紙而承。反觀牟志輝大師的一生,仿佛不過恍惚間的一瞬,里面卻摻雜了太多,而字如其人,他的書法,一筆一劃滲透出一種隨性,一種安靜,我們又能看到一個寧靜的牟志輝大師,他自己也曾說過:“一生的事百變多樣,然僅一種心態面對之,就都變成一件事而已,此方為淡然若無。”
匈牙利著名詩人曾留下一句名言——生命的多少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貢獻計算,的確空度一生的人很多,做出貢獻的人卻少之又少,雖然牟志輝大師生前并不在意自己曾獲得多少榮譽,僅一笑置之,但不可否認的是,牟志輝終其一生為了中國書畫藝術的發展貢獻了自己太多的精力,離世時手中仍未完成的畫卷也許在未來會有人可以為其填補,也算是了卻了牟老生前最后的心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