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王爾義油畫展開幕式

中國美協理事、連環畫藝委會主任、北京美協副主席沈堯伊教授(左二)參觀畫展
“凝思與展望——王爾義油畫展”開幕酒會,于2010年6月5日下午15:00在北京馬奈草地·印象藝術中心隆重舉行。此次學術展覽由著名策展人、馬奈印象藝術中心總經理龍起濤先生策展;由馬奈印象藝術中心、藏人文化網、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藝術學院聯合主辦;由著名美術批評家、美術史家、中央美術學院博導、《美術研究》社長、《世界美術》主編易英先生,和中國美協理事、油畫藝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常務副院長徐唯辛先生為展覽作序。開幕酒會邀請王爾義的博士導師、中國美協理事、連環畫藝委會主任、北京美協副主席沈堯伊教授作了重要致辭;邀請美國夏威夷大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外事辦主任溫海民先生作了開幕致辭;清華大學博士、云南師范大學副教授林自棟先生作了朋友致辭。參加的還有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博士楊才林先生;北京大學博士后、副教授牛克昌等各高校文化美術名家參加。同時邀請到諸多各界藝術名家、各大畫廊、各大媒體、以及其他文藝界商界精英前來參加,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藝術展覽交流活動。藏人文化網、雅昌藝術網、藝術新聞網、中國網絡美術館、798藝術網、中國國家藝術網、藝術在線等網絡媒體和《中國民族報》、《鑒寶》等報紙和刊物,作為主辦或協辦方以及媒體宣傳對展覽全程進行了詳細的采訪和報道。展覽期間并且推出文化藝術出版社同期出版的《中國學術實力派畫家——王爾義油畫作品集》。
王爾義,藏名格桑,作為中國第一位藏族美學博士,曾先后師從沈堯伊先生、易英先生、徐唯辛先生、張學乾先生等藝術名家,深得藝術的珍奧。此次展覽近50幅油畫作品,是藝術家在中國人民大學三年讀博期間的所有思考和探索的成果結晶,完全凝聚了藝術家的全部情感和精神。展覽作品主要以意象表現的風景畫為主,借油畫語言傳達其對中國文化精神和品格的思考,以及對藝術形式的意義的探索,他堅信中國文化才是所有現代藝術探索永不枯竭的源泉;而都市人物作品則是在此基礎上滲入了現代城市在每個人精神中所注入的難以言傳的東西,伴隨迷茫、欲望和慰藉而出現的對心靈復歸與覺醒的渴求;藏族人物作品則是在此基礎之上,立足其本民族的深切體悟,傳達人性中的陽剛、責任、斗志和榮耀感,借以張揚社會之正氣;還有個別寫實人物作品,體現出時時縈繞在王爾義心頭的學院派情結,揮之難去,但反過來看,卻成為他所有藝術道路的起點,而且潛在地越來越強的發揮出其生命力。
王爾義的油畫創作和理論研究密切關注當前官方保守和前衛泡沫造成的分裂現狀,深思創作文化缺失和創造人格迷失的問題。并且主張回歸心靈的“真實” 和探尋文化精髓的創造,反對油畫簡單模仿國畫形式所陷入的困境,直觀中國文化“意像”和“品格”精神,將作品的當代性建立在個性化體驗的“本土文化”和當代社會現實的表達之上,創作追求修養和思想情感在“積淀”下的自然生發。這些在他的作品中表現的淋漓盡致,正如易英先生在展覽序言中所說:“王爾義的畫不在于表現風情,而是表現一種精神。這種精神通過形式體現出來,卻是融合在再現中。他的畫面雖然漂亮,表現的卻是堅忍的生存環境,或者說,所有的風景和形象都打上他的經驗的烙印。這種經驗是兩方面的,因為他來自那樣的環境,他更能表達生命的力量,因此他的形式有幾分野性和原始。另外,他要表達他的思考,也就是理論的經驗,他不認為形式只在自身的美,而在精神的灌注和思想的要求。思想不是直接的表達,必須在形式中體現出來。因此他對現實作了形式的處理,同時也讓形式承載了思想的負擔。”而徐唯辛則進一步肯定了王爾義藝術的價值,他說:“首先是作品構成完整,色彩主觀狂野,造型技術嫻熟,完全沒有了在學院課堂習作上流露著那種羞澀、含蓄和學院藝術特有的迂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如此境界,對藝術家精神塑造的結果就是作品流露的粗礪和強度。如果加之在北京幾年人文環境的熏染,‘粗礪’和‘雅致’,共同構成他目前呈現給觀眾的作品,為畫界平添了一道亮麗的色彩。”
統觀“凝思與展望——王爾義油畫展”,作為一個集學術性與現代性的藝術展,它所展現的思想精神和現實意義,相信將引發更多人的深思與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