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1日,季羨林先生匆匆的走了,留下了無限的眷戀,這片土地和那三尺講壇。當他走完98年的坎坷路,當他合上98頁的人生答卷,留給后人的除了頗豐的著作,還有精神的食糧,以及無限的哀思和太多的遺憾。這種遺憾一直是我們的心痛。
不過這個遺憾可以彌補,2010年7月11日,在季羨林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為了表達對先生無限敬愛懷念之情,季羨林先生之子季承先生與其親朋好友等各方人士將在位于河北易縣清西陵的華龍皇家陵園舉行季羨林先生雕像和紀念碑落成揭幕儀式,以緬懷“季羨林先生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華龍皇家陵園位于世界文化遺產清西陵風景區內,距京城120公里。這里山環水抱,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借著一方山水靈氣,1992年愛國港商張世義先生,在這里創建了一座風格獨特的華龍皇家陵園。張先生把文化傳承人文紀念當作了建園宗旨。因此,在關愛人生、珍重每一個平凡生命的同時,開辟了“文化名人苑”,用以紀念那些為人類文化文明進步做出過非凡貢獻的文化藝術界杰出代表人物。采用不拘一格的藝術形式,凝固下大師們的精神思想菁華;供后人紀念學習,讓世代中華子孫勿忘水源木本,記住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中國文化。
沒想到這小小的善舉竟得到了季羨林先生的贊同認可,生前欣然接受了兩位老朋友的推介,選定百年后到“文化名人苑”同老朋友們長相聚首,繼續娓娓傾訴心里那些“沒全說的真話”!
遵從季先生生前的愿望,先生的一部分骨灰將安葬于華龍皇家陵園內。同時一座先生的青銅坐像和花崗巖紀念碑也落成揭幕。雕像造型是先生安詳地坐在未名湖荷塘之畔,老人的愛貓“虎子”陪伴身邊,季先生從容淡泊的雙眼望得很遠很遠,心里想得很遠很遠……
我想,也許這就是季先生生前追求的“文化必須走出書齋,走出大雅之堂,走到最廣泛的人民大眾之間”最好的詮釋。
記住這個日子吧,2010年7月11日,我們與先生有個約會,當您置身像前,屏氣傾聽,先生的課正在繼續……
正是“人依舊,物依然,先生永相伴”。
據悉,參與實現先生心愿的,有北京大學領導,季先生的兒子季承,中國文學院博物館首任館長馮其庸先生,華龍皇家陵園董事長張世義先生,著名歌唱家王昆老師,前中國文聯主席周巍峙先生,著名雕塑家紀峰先生,北京萬利來雕刻廠,季先生的諸多弟子以及為數眾多熱愛季先生的各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