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藝術網訊(鐘文 報道):中國美協會員、湖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原院長曾景祥教授花鳥畫品鑒會于2014年1月18日在北京香山名苑大酒店舉行,品鑒會共展出曾景祥教授的花鳥畫作品四十幅。

慈善公益報社高級記者、資深媒體策劃人蔡成剛先生主持

曾景祥先生講話
參加這次品鑒會的有相關各部門領導、各文化機構負責人、藝術家、企業家、收藏家等共五十余人,還有中國國家藝術網、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雅昌藝術網等十余家媒體的編輯、記者到會進行了現場采訪。
品鑒會由慈善公益報社高級記者、資深媒體策劃人蔡成剛先生主持;水利部秦中一先生、中國國家畫院創研部副主任邢少臣先生、中國國學書畫院院長賀方明先生、香山名苑酒店董事長張瀟涵女士分別在品鑒會上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與會代表認真觀摩、品鑒了曾景祥教授的花鳥畫作品,并就美術創作、收藏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和交流。

曾景祥作品

曾景祥作品

曾景祥作品
大家一致認為,曾景祥教授的花鳥畫具有如下四個方面的顯著特點:
第一,曾景祥教授的審美選擇帶有鮮明的唯美色彩,它始終保持著從容達觀、篤實平和的創作心態,始終堅持“雅俗共賞”的藝術觀念。在他的筆下,一花一鳥,真實可信,充滿生活情趣與生命活力,美得讓你百看不厭、愛不釋手。
第二,作品中透顯出畫家“尚雅”、“尚簡”的審美文化心理和精神品格。在曾景祥教授的作品里隨手可拈出一個“雅”字來,《月朦朧》中的棕葉,《即便無情也動人》中的芙蓉花,表現的是圣潔、淡逸、清幽、俊雅;曾景祥教授的花鳥畫以“簡”自成。確實,于繪畫,取“繁”不易,求“簡”更難,要在寥寥數筆中表現出準確的形體、生動的神態,還要達“意”、“造境”,著實不是容易的事,而曾景祥教授做到了,《獨步青崖戲彩蜂》,僅一鳥一蜂一石,《昂首滿目是青山》中,也只是一只鳴禽、幾片綠葉,便將氣勢、神態、情趣、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三,畫面中充分體現了作者強烈的創新精神,如《月朦朧》、《即便無情也動人》,在構圖上不僅注重了平面分割,而且強調了縱深空間的表現,不僅強調了傳統的線的作用,而且借鑒了其他畫種如水彩畫中濕畫法的表現技巧;在其它許多畫里面,一樹一葉,雖是用中國畫“寫”的方法畫出,但其光感、其空間感、其色彩感的表現明顯地借用了西方繪畫的觀念與技巧。
第四,堅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底線,“寫心”、“寫意”、“寫我”始終是包括中國畫在內的中國藝術的觀念,這是不可動搖的底線。曾景祥教授深諳此理,所以他始終堅持詩書畫的有機結合,始終堅持“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信條,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修養,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閱歷,始終不忘做一個有文化的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