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風景獨好”——北京·江西文化月活動開幕至今已有近兩個月的時間。四月下旬,首都北京又迎來另一次展覽的高潮。
為進一步推動南昌瓷板畫的普及與宣傳,提高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和保護意識,2014年4月26日上午,由南昌市人民政府、南昌市委宣傳部主辦,南昌市文化新聞出版局、南昌瓷板畫研究中心承辦的“江西風景獨好”——北京•江西文化月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昌瓷板畫精品展》在文化部中國文化傳媒集團《藝術市場》美術館隆重開幕。出席本次開幕式的領導和嘉賓有:江西省文化廳廳長郜海鐳,南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姚燕平,江西省文化廳助理巡視員孫家驊,南昌市新聞出版局局長王國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南昌瓷板畫研究中心名譽主任馮杰,還有書畫藝術界老前輩以及其他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參加開幕式,南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姚燕平等發表講話。此次精品展將持續到5月3日,敬請關注!
——原創題材“接地氣”
南昌瓷板畫研究中心此次攜帶三年來精心創作的精品力作70余件,其中以人物肖像畫為主,青綠山水畫、動物畫,民俗風情等題材也都包含在內。
早期瓷板畫的創作由于受到西方攝影術的影響,因此大都取材于照片。后來隨著藝術家們的不斷創新,瓷板畫也將其他畫種移植到瓷板上,因此南昌瓷板畫又可以說是一門“移植的”藝術。但此次進京展覽的瓷板畫大多是原創題材的作品,都是由作者們根據在生活中的真實體驗,自行在腦中形成構圖,再將其繪制在瓷板上。這些作品大都以展示家風、民風、國風為主題,展示普通百姓的生活以及這些“小人物”心中的小小夢想。
除了作品將被展出,繪制這些精品畫作的畫家們也都將來到現場。他們都是南昌瓷板畫研究中心的專職畫家、特聘畫家以及學員們。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正在中心接受瓷畫創作學習的幾位學員們也將一同參展。南昌瓷板畫研究中心中心自2010年成立以來,每年都會開設一期專業班,招收從各大院校畢業的美術專業的學生來此接受培訓,并把他們當做南昌瓷板畫的下一代傳承人培養。此次參展的幾位學員都是專業班中成績比較突出的,他們的部分作品也都曾在國內幾次重大的博覽會中取得矚目的成就。
——傳承人現場展絕活兒
在這個接近900平方米的展區中,來此參觀的游客們除了可以靜靜地欣賞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外,還可以看到學員們現場展示作畫過程。
南昌瓷板畫是在白胎瓷板上,運用特殊的瓷用顏料進行手工繪制,再經高溫燒制而成,有時根據題材的不同,還特別需要進行多次的加彩再燒制才得以完成。
繪制瓷板畫的首要步驟就是對顏料的處理,這一步稱之為“搓料”。接下來是準備材料,一般包括料筆、拓筆、彩筆、洗筆、針筆、乳香油、樟腦油、海綿和餐巾紙。這其中還有些畫筆是創作瓷板畫過程中需要特別制作的。
做好這些準備工作后,就可以真正開始瓷畫的繪制了。一般分為四個步驟:勾勒輪廓、采像(俗稱“采底子”)、修像、調整然后就可以進行燒制了。勾勒輪廓時,需要用料筆打飽顏料,然后用線條勾勒輪廓及細節,準確定型。打好基礎后,就可以開始局部的細致描繪了。一般肖像是從五官開始,需要一氣呵成,如果稍有停歇,等油揮發掉了,再畫便會留有接口,臉部皮膚會不自然。這就是采像。修像是整個畫像過程中最耗時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整個過程需要特別注意結構轉折,根據創作的對象充分表現出人物特有的神情面貌及內心世界。整幅作品完成以后,就可以用針筆小心挑除顏料中黏住的灰塵,對不足之處進行細微的調整,直到滿意,就可以進爐燒制了。
到時,這些過程都將由南昌瓷板畫研究中心的學員們在現場淋漓盡致地展現。此外,展區還設置了現場體驗的部分,感興趣的觀眾還可以當場學習并參與瓷板畫的創作。
——關于南昌瓷板畫
江西陶瓷業歷經千百年,在這樣一個萬紫嫣紅、爭奇斗艷的陶瓷藝術百花園里,南昌瓷板畫應運而生,成為江西陶瓷文化的一枝獨秀。
南昌瓷板畫誕生于清末1892年,是江西特有的一種繪畫藝術。南昌瓷板畫最初是為家中長輩繪制肖像,因此又可以將其稱為肖像畫、瓷像。其繪畫風格尤其注重中國肖像畫藝術的繼承,融入西方照相技術及肖像創作的優勢,形成以瓷為載體,利用瓷畫材料加以燒制技術創作的工藝美術作品,可以說是繪畫藝術與燒瓷工藝的巧妙結合。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一種有機結合,賦予了瓷板畫兩大獨特之處。從持續性來說,它的保存時間久遠,用一句話概括,可以說是“與地球同在”。從包容性來看,溫潤透白的白胎瓷板可以表現任意的畫種,鉛畫、版畫都能包容其中,無所不能。
雖說南昌瓷板畫的瓷上繪畫藝術融匯了西方豐富的藝術風格,但更多的是繼承了中國傳統繪畫的精髓,逐漸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藝術體系。南昌瓷板畫從清代中期開始,對西方繪畫技法進行借鑒。在西方新思潮的影響下,瓷上繪畫的表現力逐漸豐富起來,藝術視野也日漸開闊。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南昌瓷板畫更是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南昌是首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這門獨特的傳統藝術,南昌瓷板畫研究中心業于2010年掛牌成立,這也是全國唯一一家專門開展保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業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