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藝術網訊(鐘文 報道):11月29日《勁風朗懷——李琦書畫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11月29日—12月11日在中國美術館一層6號廳展出,展出藝術家李琦近十年創作的80余件書畫精品。

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央美院院長范迪安出席李琦書畫展并致辭
出席本次展覽的嘉賓有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央美院院長范迪安先生;李琦兩位老師,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張榮慶先生和中國國家畫院一級美術師、著名藝術家梅墨生先生和中國書協、中國美術館、河北文聯等相關領導、京津冀書畫界知名人士及媒體界的朋友們。
本次展覽由河北省文聯、河北省美協和河北省書協聯合主辦,“勁風朗懷——李琦書畫展”由中央美院院長、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術館前任館長范迪安先生親自為該展命題并題寫展名,由美術批評家、策展人楊維民教授策劃。

李琦致答謝詞
展覽開幕后在中國美術館7樓學術報告廳舉行了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雜志》主編、博士尚輝先生主持。
出席研討會的嘉賓有: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張榮慶先生;中國國家畫院一級美術師、著名藝術家梅墨生先生;著名書法家苗培紅、李有來、龍開勝、曾翔、王厚祥、胡慶恩;中國美術館收藏部副主任王雪峰;北方美術雜志主編邵亮;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藝術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平等。

李琦作品
大家一致認為:“李琦長時間書畫并重,把書畫作為自己的全部生活,使其兩相扶濟,相得益彰。書法支持了他的水墨,在山水畫中可見書家的筆墨感性,山水畫的布局和結構也支持了他的書法,使得他的書法結體和用筆都具有繪畫的意趣。”
李琦先生的畫作以書入畫,點畫、線條扎實遒勁,筆墨飄逸自然,其具有太行風骨的高遠山水并配以書法前后序跋或意境詩文,形成了其詩書畫兼善的獨有風格。太行山麓的幾多山居與餐風飲露、西藏高原峰巔的攀越登臨,都在大自然瑰麗的天籟造化中,將心靈的滌蕩,將畫魂撲捉。“車行五谷梁,溝壑聞泉響。……晨起臨畫境,暮藹收行囊。把盞松林下,揮毫頑石旁。”“絕壁立孤蓬,枯松巖外崢。月從云中起,水自霧里行。閑來拈羊管,信手筆靈通”,“丹青繪大宇,點墨寫春秋”。這些李琦畫作中的自作詩,真切地記述了一個藝術家潛行山林、師法自然、與丘壑松石諧而融融的高士生活和獲取創作靈感的因緣圖景。

李琦作品
范迪安先生對李琦作品給予高度評價:“李琦在山水畫的探索和創作上抱有堅定的理想,這是他長期以來鍥而不舍的精神動力,他深知山水畫課題的艱巨,在遠離都市的孤寂環境中,他努力克服外部學術生態條件的不足,潛心于閱書讀畫,從經典中感受山水畫傳統的精奧學理,用一種以心讀畫的方式體悟經典,由此樹立起一種純粹的山水理想,希冀一種遠離現實煙火的精神之境。為此,他的作品整體上呈現出一種清朗明快的風貌,用畫筆營構自己的精神家園。他的作品多以“造境”為主要方式,重在丘壑的營造,一方面以北方的自然山川為素材,形成豐滿、充實、硬朗的丘壑形象,另一方面在山峰、樹木、流瀑、飛云的布局中追求一種自然素樸的排布,由此使得作品在整體上具有落落大方的格局,體現出勁風朗懷的意境,從這種見筆見性的語言特征中,也可以看到他的藝術追求與理想。”

李琦書畫展現場
李琦先生的書法衣缽帖學正脈,胎息魏晉。其草書既有漢風樸厚之氣,又有“二王”簡潔飄逸之風。其用筆剛勁婀娜,墨色豐富多變,結體正中寓奇,抑倚曲直,于畫、于詩完美融匯,相得益彰;其行楷書雋永內斂、悠閑空靈,書卷之氣儼然可掬。書藝之精,真令人稱贊。“草書自古寫悲愁,墨舞筆歌滿畫樓”、“平生染翰不計春,亦畫亦書亦為真。筆底樹石知境闊,胸中丘壑卷浮云。空山鳥語清聲遠,流水花開煙渚深。老硯案頭遺殘墨,又添陳釀酒一樽。”正是李琦藝術追求之寫照。
藝術家簡歷:
李琦,字玄覽,醉風堂主、耀義居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青少年工作委員會委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團委員、草書委員會副主任,邯鄲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先后就讀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國國家畫院,師從張榮慶、梅墨生先生。身為藝術家,李琦先生為藝勤奮而執著,為人坦蕩而仗義,經常組織藝術家深入到農村、部隊、機關、企業、學校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在社會上產生積極影響。同時,李琦在藝術追求上不斷進取並取得不菲成績,書畫作品多次在全國大展中獲獎,先后被評為“邯鄲市第五屆文藝振興獎貢獻獎”、“邯鄲市首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河北省十大青年書法家”,編輯出版有《河北當代書法名家——李琦精品集》、《墨韻華章——國畫集》、《意與境——李琦書畫精品集》。2014年4月成功在上海朱屺瞻藝術館舉辦了《真意尋境——李琦書法山水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