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院長徐慶平先生在展覽開幕儀式上致辭
徐悲鴻先生長孫徐小陽先生致辭

嘉賓為永遠的徐悲鴻首站展覽開幕剪彩
為紀念徐悲鴻誕辰120周年暨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北京視覺經典美術館聯手徐悲鴻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紀念活動組委會、徐悲鴻藝術沙龍共同主辦“永遠的徐悲鴻——徐悲鴻及親友、師生作品巡回展” 的首站于2015年7月5日上午10點在北京視覺經典美術館舉辦隆重的展覽開幕儀式,徐悲鴻先生的長子徐伯陽先生、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院長徐慶平先生、中央警衛局局長王洪慶將軍、公安部警衛局李書琪將軍、原中宣部新聞局副局長張文祥先生、原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常沙娜女士、原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劉茜女士、原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李天祥先生、中央美術學院資深教授戴澤先生、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趙友萍女士、原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楊先讓先生、中國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協會版權工作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劉陽先生、山東省曲藝家協會主席、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馬駿先生、信遠控股集團的副董事長宋斌先生、北京視覺經典美術館館長吳華女士近百名嘉賓受邀并出席了此次展覽的開幕儀式,本次展覽于15日結束,共11天。
徐悲鴻先生是20世紀中國美術的先驅,是功垂后世、影響深遠的藝術巨匠、一代宗師和偉大的愛國主義者。當外敵燃起的戰火席卷神州,舉國悲觀之際,徐悲鴻先生用畫筆發出高喊,畫了一大批振奮民族精神、呼喚奮起抵抗的偉大畫作:著名的《奔馬圖》就是這種民族抗爭精神的寫照,那高高昂起的馬頭、奮力前伸的馬腿,充滿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愚公移山》表現了一種不畏艱難,堅持到底的不屈精神;《負傷之獅》把中國比喻成負傷的獅子,狂風吹掠,飛舞起它威武的鬃毛,一雙滿含激憤的淚眼怒視著戰火中破碎的山河,復仇的火焰在心中燃燒,在這樣一幅畫前誰能不為之動容!《群獅圖》(又名《會師東京》)寓意中、美、英、蘇等同盟國團結一心,打敗日本,占領東京,呼喚人民堅信最后的勝利。和徐悲鴻先生同時代的許多大師級畫家如齊白石、張大千、林風眠、趙少昂等,都是悲鴻先生在藝術創新道路上志同道合的摯友。許多優秀的畫家都是從徐悲鴻這里出發,再不斷創造出更多更新的繪畫形式與方法。徐悲鴻先生被稱為美術教育之父,他開創的美術教學體系至今仍在沿用,培養了無數的優秀學生,其中很多人成為了卓有成就的畫壇大家,如吳作人、蔣兆和,李苦禪等。徐悲鴻先生桃李滿天下,學生和再傳學生多得不可勝數。他就像一棵獨木成林的參天大樹,不知有多少人曾經直接或間接地得到過蔭庇和助益,他的光輝還將繼續照耀后人。
本次聯展將展出徐達章、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黃賓虹、廖靜文、吳作人、趙少昂、李苦禪、蔣兆和、滑田友、蕭淑芳、宋步云、葉淺予、孫宗慰、文金揚、馮法祀、宗其香、李 斛、戴 澤、關山月、賴少其、黃 胄、周令釗、侯一民、詹建俊、劉勃舒、李天祥、常莎娜、錢紹武、楊先讓、楊之光、駱 拓、盧開祥、馬常利、蔡 亮、陳若菊、高 潮、張乃光、王 農、張汝濟、周國瑾、張平良、趙友萍、徐靜斐、吳 休、石成峰、衛祖蔭、溫 葆、文國璋、李 燕、彭世強、徐慶平、肖 和、侯曉明、蕭 鵬、韓學軍、鄭曉京、徐 冀共59位藝術名家的作品,這些參與的藝術家都是徐悲鴻先生的親人、朋友和學生,此次展覽本次活動旨在頌揚民族英雄主義,激發中華兒女不忘國恥,強我中華、實現民族復興的愛國主義和拼搏精神這些藝術家孜孜不倦地從事藝術創作,推動了美術事業在中國的發展,為文化產業的繁榮興盛提供了助力。
展覽開幕式結束后,我們還專程舉辦了以“永遠的徐悲鴻”為主題的座談會,在座談會上徐悲鴻先生的長子徐伯陽先生、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院長徐慶平先生、原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常沙娜女士、原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李天祥先生、中央美術學院資深教授戴澤先生、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趙友萍女士、原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楊先讓先生都發表了一番飽含熱情的講話,徐悲鴻先生是一座不朽的豐碑,他注定是為藝術而降誕人間,東西方迥然不同的審美觀念和藝術方法在他的繪畫里得到了近乎完美的結合;他對近現代中國美術的影響力、對東西方藝術交融的貢獻,無人可以企及;他以振興中國美術為己任并為之奮斗了一生,他的信仰和追求是普世價值的。他充滿人性光輝的偉大作品和崇高的愛國情懷,將和他不朽的名字一起,鐫刻在歷史的記憶中,永遠不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