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時間:7月31日下午3:00
展覽日期:7月31-8月7日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1,8,9廳
學術主持:邵大箴
策展人:張子康
2015年系老甲(賈浩義)從藝六十周年,亦是先生的杖朝之年。基于此,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國家畫院、北京畫院等單位將于7月31日-8月7日在中國美術館1、8、9號廳舉行“大寫者老甲”作品展,以傳遞振奮人心的中國大寫意繪畫之精神。邵大箴為學術主持,張子康為策展人。
老甲1936年生于河北遵化
畢業于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
師從衛天霖、張安治、吳冠中諸前輩
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研究中心特約創作顧問
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
北京畫院一級美術師
老甲創新藝術的價值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邵大箴
在當代中國畫壇,為人坦誠、豪爽而質樸的老甲(賈浩義)是一位奇才,一位特立獨行的藝術家。他受過系統的學院繪畫訓練,掌握了相當嫻熟的造型功力,早在文革前便涉獵獨幅水墨畫、工筆重彩、連環畫、宣傳畫和漫畫創作,在寫實繪畫領域有不凡的表現。但他對繪畫藝術本質和自己藝術道路的真正自覺,卻在文革后期的70年代。改革開放大潮給予他勇氣和力量,他認真硏究傳統水墨畫的走向,選擇適合自身性格、素質和品性的藝術道路。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他的全部精力幾乎都投入大寫意水墨畫創作,不僅形成自成一格的繪畫面貌,而且其理論與實踐在畫界產不小的影響,引起海內外美術界的廣泛關注和贊賞。
老甲有鮮明的藝術主張:水墨畫不要因循守舊,耍走創新之路,跟隨時代前進滾滾大潮,適應人的“喜新厭舊”的本性。他提倡的創新藝術的原則是“給人以快樂、以力量,揚善抑惡,有益于人生。”他尊重包括文人畫在內的民族繪畫傳統,但反對晚期文人畫沿襲古人、遠離現實的萎靡柔弱之風,他用自己的繪畫實踐呼喚與我們時代同步的陽剛之氣。他從寫實造型走向大寫意,從以形寫神走向以神寫形。他用經過錘煉的大的筆墨塊面塑造形象,講究畫面的整體感,講究筆墨的力度,給人以力的美感,給人以視覺和心靈的震撼。他筆下許許多多的人物和動物形象,來自于對客觀自然的深入觀察和研究,來自于他深入的體驗和思考,更來自他不厭其煩的深入的實踐探索。看似寥寥幾筆,富有生命活力的形象便躍然紙上,而這當中他付出的汗水和勞力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這種對待藝術創作執著而深入的態度,本身就具有深深感人的力量。當然,除此之外,使人受到感染的還有他的藝術悟性和靈性。我以為,對藝術家來說,悟性中最重要的是認識自我,知道“天生我材必有用”。有對自己清晰的認識,就會在如茫茫大海的傳統與現實各種畫風中不迷失方向。
老甲藝術的價值,一是創造了一種供人欣賞和品評的新的繪畫體格,猛烈地沖擊了水墨畫界陳陳相因的風氣;二是用自己的藝術主張與實踐響亮地昭示了一種符合藝術原理的觀念:包括水墨在內的一切藝術創造要大膽走創新之路,藝術創作有規范,但規范只是人們學藝的起步,不應是追求的終點;筆墨也好,章法也好,要因時代變化而變,也要因人而異,要閃耀時代和個性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