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荻明接到人民大學社團的邀請函到中國人民大學舉辦專題講座
近日,中國陳設藝術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華民間藏品鑒定委員會專家委員、聯合國教科文民間藝術國際組織(IOV)最年輕的會員、北京收藏品行業商會副會長、北京海外聯誼會理事、北京電視臺財經頻道《理財》欄目專家組成員、元懋翔首席設計師曹荻明受邀到中國人民大學進行《中國符號—文玩文化》“人之本善,木之本香”專題講座。此次講座由中國人民大學笛簫藝術社、中國大學生國樂聯誼會主辦。在中國人民大學,結合中華老字號元懋翔提供的精美作品圖片,曹荻明與中國人民大學的師生們分享了文玩與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得到在場觀眾的一致好評。
曹荻明主講《中國符號—文玩文化》“人之本善,木之本香”專題
古代崇尚“器以用為功”,從實用層面上講,木材與建筑、家具甚至碗筷都息息相關。木,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物質需求。斗轉星移,富足之后的人們開始從藝術的層面欣賞木之美。人們或雕梁畫棟,彰顯木的可塑美;或素面包漿,感受木的肌理美。時至當下,各色木質佛珠、把件成為了人們的隨行品,在盤玩、摩挲的過程中,人們體會這種源于自然生命力的精玩所帶來的平和與力量。
收藏,多見乃能多知,細品方可生慧。當下民間收藏日漸升溫,但收藏市場卻魚龍混雜。對于很多收藏愛好者提出的困惑和問題,為了讓木器愛好者學到辨“真”偽的能力,曹荻明以“品精品 辨真偽”為立意,已經出版了兩部“小文玩 大文化”系列叢書——《品真》,書中詳細介紹了黃花梨、紫檀、金絲楠、沉香、檀香、崖柏的材質、紋理、產地、鑒別方法等知識。書中展現了眾多珍寶級藏品,更配有500余張高清圖、局部細節圖,配以專業點評,讓讀者從宏觀及微觀上充分了解藏品及該木器類別的鑒賞要點和鑒別方法。書中的每一節包含精品展示、藏品細部、知識點析、答疑解惑四部分,讓讀者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入門木器收藏。
曹荻明和部分聽講的同學在教學樓留影
中華木文化的歷史傳承滋養了中國的木器市場,中國人自古以來便有一種“木情結”,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布衣平民,都與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中華木文化的歷史傳承滋養了中國的木器市場,與藏友而言,收藏與把玩必然要選擇優質的木料或木器。尋根溯源,發現歷代貢木的品質在各種木料中是最優的。當今文玩及收藏熱的興起,高品質的正規木種的價值水漲船高,各類貢木自然是備受推崇的先驅,歷史的侵染、皇家光環的籠罩、加上自身優良的木質屬性讓人們紛紛解囊求購。
曹荻明和部分聽講的同學在參觀校園并交談
“貢木”不僅寓意木材材質的優越,還寓意著身份的尊貴與敬重。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產量稀缺、質的優良的木材品種都是皇家的專屬,明清時代黃花梨、小葉紫檀、金絲楠、沉香都屬于皇家貢木范疇,百姓難得一見。在新時代市場經濟環境下,人們才能一睹其風采,可謂是“舊時皇墻鎖貢木,今入尋常百姓家”。講座中曹荻明以“舊時皇墻鎖貢木,今入尋常百姓家”為題,重點介紹了黃花梨、紫檀、金絲楠三大貢木的鑒賞相關知識,并且將市場中較為流行的、有傳統文化底蘊的在未來市場中有升值甚至潛力的三種香木單獨予以了分析解讀。
曹荻明在人民大學“實事求是”石前與部分聽講學生合影
作為北京電視臺財經頻道《理財》欄目專家組成員,曹荻明對木器、古典家具、香學文化、傳統玉石、藝術陳設有著自己的理解和頗高的審美造詣。他在北京電視臺的多檔節目讓觀眾耳目一新,知識淵博,謙虛謹慎,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對于專業的深入了解使得他在熒幕上瀟灑自然,游刃有余。他對藏品的市場價格、發展趨勢、升值空間極為敏銳,深受收藏愛好者的喜愛。
作為百年老店元懋翔1758 的首席設計師,曹荻明始終堅守中華文化固有的傳統,同時又予以發揚光大。
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民間藝術國際組織最年輕的會員及北京海外聯誼會理事,曹荻明被人們賦予了中國文化使者的稱謂,他希望透過小文玩向世界傳遞中華大文化。
(賓夕/文 老字號元懋翔1758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