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藝術網訊(記者 袁艷 報道) 鞍山歷史文化悠久,英雄模范輩出,民間藝術繁榮,是聞名遐邇的“祖國鋼都”“評書之鄉(xiāng)”“國球名城”。近年來,鞍山市委、市政府對鞍山文化建設高度重視,不斷加快文化強市建設,持續(xù)提升鞍山文化軟實力和城市文明水平。《鞍山文化叢書》歷時三年多完成,共計18冊,750萬字。是鞍山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型文化圖書編纂工程,是讓世界了解鞍山的重要“文化讀本”,是鞍山建設文化強市的“新地標”,對于增長干部群眾文化知識、豐富鞍山文化典藏、發(fā)展繁榮鞍山地域文化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必將成為鞍山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亮麗“城市名片”……鞍山市委書記王世偉在《鞍山文化叢書》首發(fā)式暨贈書儀式講話中如是說。
12月17日,由中共鞍山市委宣傳部主辦的《鞍山文化叢書》首發(fā)式暨贈書儀式,在該市圖書館一樓會議室隆重舉行。鞍山市委書記王世偉,遼寧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聯黨組書記蓋成立出席儀式并致辭。
蓋成立對《鞍山文化叢書》的編纂與出版給予了高度評價。他指出,鞍山大型文化系列叢書的出版,是鞍山也是遼寧的一件好事大喜事,無論是對鞍山的歷史和現實的文化挖掘與傳承,乃至遼寧這塊黑土地的總結與珍藏,都具有十分寶貴的歷史價值和深遠意義。
鞍山近年來,鞍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制定了加快建設文化強市、推動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一系列重要措施。在組織編纂大型《鞍山文化叢書》過程中,鞍山共有20多個單位、100多名專家、學者、作家參與編纂工作。
《鞍山文化叢書》秉承歷史文脈,保持濃郁的遼南鄉(xiāng)土氣息,讓民族的、地域的、特色的鞍山文化,成為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開放性文化。在首發(fā)儀式上原該市老領導、《叢書》主審文暢先生,重點介紹了該系列叢書的撰稿、編審情況,并就《叢書》凸顯的七大特點詮釋了該系列叢書問世的非凡意義。
記者看到,“鞍山文化叢書”由18本分冊組成,即《鞍山英模城市》《鞍山冶鐵文化》《鞍山千山文化》《鞍山溫泉文化》《鞍山岫玉文化》《鞍山古今名人》《鞍山地名典故》《鞍山民間文化》《鞍山民俗文化》《鞍山文學精品》《鞍山千山詩詞》《鞍山故事傳說》《鞍山評書之鄉(xiāng)》《鞍山國球名城》《鞍山楹聯文化》《鞍山宗教文化》《鞍山旅游文化》《鞍山遼河文化》等。《鞍山文化叢書》由廣東新獅王公司設計和印刷,由遼寧春風文藝出版社編輯。《叢書》裝幀精美,內容豐富,圖文并茂,這套系列圖書是鞍山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型文化系列圖書,是鞍山文化建設的一項精品力作,是鞍山發(fā)掘和弘揚歷史地域文化一個新的“里程碑”。
首發(fā)式上,與會省市領導、主編,向市各機關單位代表、海、臺、岫縣(市)區(qū)及鞍鋼文化宣傳部門贈書、 向該市圖書館、博物館、史志辦、檔案館、農家書屋、街道社區(qū)書屋等公共文化單位以及企業(yè)、學校代表分別贈送《鞍山文化叢書》;廣東新獅王集團董事長楊旭挺、遼寧春風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常晶,分別介紹了設計、印刷和編輯、出版情況。
鞍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守衛(wèi)主持儀式,市領導劉文彥,市老領導、《鞍山文化叢書》主審邢德昶出席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