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美術家協會、北京畫院聯合主辦、北京畫院美術館承辦的“意象心生——吳休作品展”2016年5月10日上午9點30分將于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這天也是吳休先生誕辰84周年紀念日。此次展覽共匯集吳休先生創作人物畫、山水畫、書法作品共計六十余件,回顧了吳休先生的創作歷程,以紀念吳休先生的藝術人生及他為中國美術界所做出的貢獻。
不倦耕耘,文化的傳承者與探索者
吳休先生是當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美術理論家。他在多個領域都取得了獨特的成就。他曾師從李可染、李苦禪、蔣兆和、吳鏡汀、葉淺予、吳光宇、王雪濤等前輩,廣采博取,兼收并蓄,學習并傳承了老一輩藝術家的技藝與精神,積累了扎實的功底與人文底蘊,創作了大量的佳作。
他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將宏觀與微觀,縱向與橫向及多層次的觀察與想象連接起來;在他的作品里,用繼承和發展的判斷思維方式來汲取文化精髓,為中國藝術復興創造新的語境。
吳休先生對藝術孜孜以求,精益求精,以嚴謹求實的精神, 力求學術精進。這位學者型的藝術家博學多才,兼容并包,古今貫通,中西融匯,與時俱進,永葆創作激情,不斷超越自我,努力實現一個藝術工作者真正的人生價值。
學養全面,詩書畫共鑄藝術歷程
潘絜茲先生曾說:“畫家需要多方面的修養,許多的功夫是在畫外,吳休在藝術上取得的豐碩成果,正說明這一點。”他的畫寓情于筆墨,注重意境,大氣雄渾卻又飽含詩意。他虛心學習傳統,其創作立足于對生活的深入體察,學古不泥古。他力求在作品中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他的書法氣韻靈動,神采飛揚,筆力雄健,一以貫之,在點線的韻動之中,表露著自己氣吞山河胸懷天下的激情壯懷。他的詩清新豪邁、大氣磅礴、抒發了對藝術、對蒼生的摯愛,又隱隱投射出對黎庶百姓的關照,用字上的推敲也十分精到講究,顯示出一位智者運用文字的功夫和立命蒼生的至高境界。一句七十抒懷“還想再重來……”真切透露出他所追尋理想非同一般文化人的人生目標和心境。
晚年的吳休先生堅持創作、講學、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他仍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推廣慈善事業,用藝術達成扶弱濟困的義舉。散發在他身上人性的光輝,如他的詩、書、畫、文一般,皆是有感而發,自然的流露,成為后人心中的榜樣。
意象心生,回顧吳休藝術人生
本次展覽的主題為“意象心生”,展出了吳休先生從五十年代起至八十年代以后創作的人物畫、山水畫及書法作品,包含從五十年代創作的濃郁的鄉村氣息的作品《一窩十八個》到六十年代創作的有著自喻意味的作品《負薪者》;七十年代與韋江凡、周思聰合作的《毛主席去長辛店》到八十年代后所創作的《幽谷晨曦》等表現祖國山河的作品。展覽以他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再現了一位學養全面的藝術家在詩、書、畫等多方面的文化底蘊,完整回顧了吳休先生的藝術人生。
吳休先生對以深厚、博大獨立于世的詩、書、畫,懷有著十足的信心,他一生堅信中國的文化底蘊是一個可以不斷創造無限的寶藏。只以千奇百怪的形式刺激人們的感官,最終將只是曇花一現的。吳休先生認為,凡是“矯揉造作,故弄新奇,東施效顰,無病呻吟,不可能產生真正感人的藝術”。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5月15日。
[吳休簡介]

吳休,1932年5月10日生于四川。1949年肄業于四川省藝術專科學校,后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兵團文工團,為美術隊員,1956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師承李可染、李苦禪、蔣兆和、葉淺予等諸先生。畢業后分配并考入北京中國畫院(現北京畫院)為研究生,又以師徒傳承的方式向吳鏡汀、吳光宇、王雪濤、秦仲文等先生學習。1964年留任專業畫家,1992年退休;曾任:北京市美術攝影展覽辦公室負責人,北京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老教授協會會員。
[展覽信息]
意象心生——吳休作品展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美術家協會、北京畫院
承辦單位:北京畫院美術館
展覽時間:2016年5月10日至5月15日
展覽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一、二層展廳
部分作品:
北京西客站 136cm×68cm
毛主席去長辛店(與韋江凡、周思聰合作)145cm×270cm北京畫院藏
隨李可染先生豐沙線寫生 44cm×59cm
一窩十八個 48cm×38cm
幽谷晨曦 34cmx4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