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開始,舉辦了15屆之久的廣州藝博會將以畫廊等中介機構為參展主體,個人藝術家和藝術新秀、藝術新生力量、民間藝術品無緣進入。
從歷屆藝博會的組織過程中可見:國內的藝術品創作者與畫廊這樣的經營機構之間缺少一個有效的連接、溝通的通道。畫廊選擇藝術家的渠道和范圍較窄,藝術家選擇、尋找畫廊的渠道也很少。而全球的藝博會都將促進畫廊與直接收藏家的交易作為核心功能,但終端買家的不可持續及無重復消費的性質導致諸多藝博會往往叫好不叫座。
另外,多數藝博會將展品、展商范圍設定為全球性,而又以請到境外買家為榮。這恰恰違背了經濟常識:境外的買家一定不會到中國來買境外參展商的展品。同時,世界上藝術門類最多、藝術家數量最大的中國,每年有大量的藝術品需要尋找出路,迫切需要一個平臺來對接全世界的畫廊、代理行、經紀人。
因此,藝交會運作團隊根據行業發展趨勢及市場需求,根據多年藝博會的組織經驗,對藝術市場適時細化,以國內的藝術品、藝術用品為主體,舉辦“廣州(藝時代)春季藝術品交易博覽會”,旨在創造一個創作者、生產者與畫廊、經紀人、中介機構進行溝通、交易的平臺。每年一屆,與廣州藝博會呼應,切實引導藝術市場,為藝術行業的長期繁榮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