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上午,第四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本屆雙年展以“生態與家園”為主題,參展藝術家用當代藝術的語言,表達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呼吁全世界人民保護生態環境,共同關愛地球家園。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胡振民,奧地利共和國教育、藝術和文化部部長克勞蒂亞,外交部副部長李金章,中央外宣辦副主任錢小芊,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市長蔡赴朝,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馮遠,文化部黨組成員李洪峰,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王明明,文化部藝術司司長董偉,中國美協名譽主席靳尚誼,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等領導、駐華使館外交官、美術家代表出席了開幕式。
此次雙年展匯集了85個國家的500余件繪畫、雕塑、裝置、影像以及綜合類作品,多角度呈現了世界各國藝術家共同關愛地球家園的熱忱。
展出的作品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批判性、警示性的,一類是肯定性、贊美性的。前者側重于對破壞生態環境的惡劣思想和行為的尖銳批判,對生態危機嚴重性的深刻警示;后者側重于對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意識和措施的積極肯定,對建設生態家園的熱情贊美。
參展作品,在風格上充分體現了當代世界藝術風格多樣化發展的態勢,浸透了藝術家的內在情感,寄托著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理想。
智利特展和奧地利特展,集中展示了這兩個國家風格鮮明的當代藝術。其中,智利特展的12位參展藝術家,多位都是2010年2月27日智利特大地震的親歷者和幸存者,他們用攝影、裝置等形式記錄了地震引發的海嘯以及日常所見的生態危機。
而關于奧地利特展,奧地利共和國教育、藝術和文化部部長克勞蒂亞認為,生活在20和21世紀交替間的藝術家們,開發了新的形式語言,采用新的材質和顏料,在他們的作品中,對影響社會存在的問題,給出了不同于前人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