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素稱“天府之國”,這里不僅有悠久的巴蜀文化,更有雄秀的山水,丹壑爭流,青峰雜起,唐代大詩人杜甫一入蜀便詠到:“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張大千晚年也慨嘆:“五洲行遍猶尋勝,萬里遲歸總戀鄉”。
現代山水畫大家黃賓虹、傅抱石、黃君璧等人都在其中找到了變法之道。藝術史的事實也同樣證明,在外來文化的大潮之后,秉承傳統的四川畫家群體似乎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依然游于傳統山水的語境中,真正具有創新精神并形成畫家集群的是誕生于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嘉州畫派。樂山古稱嘉州,這里不僅有峨眉等天下名山,更有大量漢唐遺跡,嘉州的山水養育了蘇東坡、郭沫若、趙熙等文壇宗師。嘉州畫派就是在這片土壤中滋生出來的文化種子。其主帥李瓊久先生堪稱那個時代最賦開拓精神的山水畫大師,李瓊久是受傳統文化滋養的文人,又長期生活在嘉州,而他表現出的超越時空的畫境,正是他博大而豐富的內心世界的寫照。他不僅繼承宋元文人畫的傳統,進一步以繪畫抒發個人的性靈和情愫,并融入了文學、書法素養,放膽自辟蹊徑,形成了高潔、雄秀、淳厚的畫風。
這種放逸的畫風給巴蜀畫壇吹進一股新風,一大批嘉州青年畫家在他的指授下成長起來,逐漸形成被人們稱為“嘉州畫派”的畫家集群,嘉州畫派不僅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術氛圍,而且形成了特有的人文環境,在四川畫界是極少有的?;仡櫵拇ǘ兰o山水畫發展歷史,除長期寓居海外及臺灣的大千先生外,堪稱開一代新風的應推陳子莊、李瓊久及吳一峰諸先生。但只有李瓊久先生高舉起了一個畫派的大旗,引領一幫青年藝術家探索出新的風貌。他們一方面嘗試新的繪畫語言,另一方面投身巴山蜀水間,以新山水畫去表現時代精神。李瓊久先生早年師從馮建吳教授(石魯胞兄),長安畫派對其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少F的是,李瓊久先生沒有各自為營,而是奮力扛起這個畫派的大旗。作為嚴格學術意義上的繪畫流派,嘉州畫派還缺乏明確的理論主張及美學精神,但他們勇于開拓并已取得成功,奠定了他們在四川山水畫發展史的地位。我們應當珍惜這塊地域文化所培養出來的一種文化品質。
在藝術多元化發展的今天,更望嘉州畫派的繼起者在前輩開出的這條道路上走下去,拓展更美更廣的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