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日至30日,蘇州博物館將舉辦“針奪天工——蘇繡工藝大師藝術精品展”。展覽由蘇州博物館主辦,蘇州刺繡研究所協辦,多位蘇繡和緙絲工藝大師的精美作品匯聚蘇博現代藝術廳,展現他們精湛的刺繡和緙絲技藝。
蘇繡藝術大師工藝精品展共展出蘇繡工藝大師及其傳承人的46件作品,包括任嘒閒、李娥英、余福臻、張玉英、顧文霞、徐紹青、殷濂君、蔣雪英(以姓氏筆畫為序)等8位蘇繡大師和緙絲大師王金山的精美作品35件。諸位國家級工藝大師均是20世紀50、60年代著名的蘇繡技藝代表性人物。任嘒閒大師以人物繡像為主要創作題材,在傳統的技法上不斷創新,運用虛實亂針繡法將肖像刺繡工藝提高到新的境界。李娥英大師擅長雙面繡技法,通過對刺繡底料的改革解決了雙面繡技法提升的關鍵問題。1999年,李娥英將《群仙祝壽圖》等120余件繡品捐獻給蘇州市人民政府,現在這些作品全部珍藏于蘇州博物館。顧文霞大師擅長刺繡小貓、金魚、花鳥,她以針代筆把小貓繡得活靈活現,其代表作品雙面繡《花貓戲蚱蜢》被中國工藝美術珍寶館收藏。經過幾代蘇繡藝術大師的不懈努力和追求,蘇繡已經成為一支獨具中國文化特色的藝術奇葩。如此眾多蘇繡藝術大師的作品得以齊聚展出,詮釋了久負盛名的蘇繡藝術的真諦,可謂是蘇州繡壇難得一見的盛舉。
蘇繡作為中國四大刺繡藝術流派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1956年,蘇州虎丘塔發掘的4塊宋代刺繡經帙,在針法上已能運用平搶鋪針和施針,這是目前發現最早的蘇繡實物。宋代以后,蘇繡工藝日臻成熟,至清代進入蘇繡的全盛時期。清代中后期出現的“雙面繡”、清末民初沈云芝創造的“仿真繡”、20世紀30年代初楊守玉始創的“亂針繡”等,豐富并提高了蘇繡藝術的表現能力和獨特魅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國務院批準蘇繡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更有多位刺繡大師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時至今日,蘇繡藝術已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園地中最富有魅力的工藝品之一。蘇州博物館舉辦此次蘇繡大師藝術精品展,旨在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喚起人們對蘇繡藝術真諦的追求,讓蘇繡這顆“東方藝術明珠”更加璀璨奪目。
9月30日上午,舉行“針奪天工——蘇繡工藝大師藝術精品展”開幕式的同時將舉行蘇繡大師作品捐贈儀式,屆時,顧文霞大師的雙面繡《白貓戲螳螂》、蔣雪英大師的單面繡《云霧深處》、余福臻大師的《虛實白底白貓圖》、張玉英大師的單面繡《達芬奇》和王金山大師的緙絲《山茶蝴蝶圖》將捐贈給蘇州博物館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