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界山,1963年3月生于山東省青州市。先后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首都師范大學。現任空軍文藝創作室副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委員、全軍美術家高級職稱評審委員、北京大學中國畫導師工作室高級研修班導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級研修班導師。曾任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全國美術家代表大會代表,第八次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代表。曾獲第三屆北京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全軍文化藝術工作先進個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訪問學者。作品《金秋無閑人》、《天地之間》入選第八屆、第九屆全國美術展覽,多次參加全軍、全國性美術展覽,并有作品獲獎。
素心寄寫澄明境
人如其畫,畫如其人。身為軍旅畫家的王界山,為人為藝在美術界有著極好的口碑,他曾榮獲2006年度第三屆北京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2008年被總政治部評為“全軍文化藝術工作先進個人”。“做人簡單,做學問復雜”是他為人和治學的準則。他樂于助人,不圖回報;雖為一介文人,卻敢于行俠仗義,愛憎分明,明辨是非……王界山的人格魅力折射于自己的畫作之中。他出生于山東青州,齊魯大地的厚重與淳樸、熱情與厚道、大氣與超然,在王界山身上得以體現,且將自身的品質與我們“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相吻合,他踐行用藝術回報于軍隊和祖國。因此,他的人和畫總是呈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厚重中有酣暢、激昂中現磅礴,而這種正能量,恰恰可以使他的作品愈發樸素和澄明。
王界山虔誠地對待藝術的創作,數十年來堅持師法自然,在真山真水中對景寫生創作,凸顯出鮮明的藝術風格。特別是王界山焦墨山水畫,是繼黃賓虹、張仃的焦墨山水畫創作之后,又一位承前啟后,自出機杼的高手,其作品別開新面,呈現出新的高度和新的氣象。
王界山在焦墨山水畫創作中,深諳書畫同源之道,讀帖臨帖,心摹手追于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精華,隸書、楷書、行書等均下功夫深研學習,尤其重視體會行書和草書線條中的起筆、運筆和收筆的過程,使之融入焦墨的創作之中得心應手。
王界山運用線性表現力,使之物象更加彰顯傳統的中國畫意蘊,更加深情地釋放出中國式的民族文化精神,在筆墨的起承轉合、縱橫交織、抑揚頓挫中可見其筆痕皆有彈性和意味,富有一種音樂般的起伏律動之美和形式之美,耐人回味。形式多樣、內涵豐厚的筆墨,延伸和拓展了新時期焦墨山水畫的藝術發展空間。
王界山在長期的寫生中,積累了一套自己的創作經驗,無論遇到多么零亂和復雜的自然生活場景,他總能夠在刪繁就簡、過濾整合中重塑物象最為凝練、最為概括的典型之美,從而使王界山的作品中體現出一種鮮活的生命力,這種極強的提煉升華能力,使之佳作迭出,令人刮目相看。王界山的作品已經不再是純粹的傳統沿襲,也沒有流入到所謂當代的純粹形式主義,而是既能體現出自己的性情,又能涵蓋自己的學養,在傳統和當代之間找到了一個恰當自如的,專屬于自己的融合點和立足點。
王界山的焦墨畫,能在濃重老辣的筆墨中,畫出一種溫潤感,做到焦而不燥、濃而不滯、變化多端且靈性畢現。將諸多的不可能變為可能,非常人所能企及,這正是王界山才華的過人之處。在人們的印象中,焦墨往往是死硬、枯黑和狂躁臟亂。而王界山筆端流露的東西卻有一種靜穆之氣,在蒼茫、凝重、深沉的筆墨中倍顯空靈和清新,渾然一體中見元氣充盈,張弛有度。特別是畫中從近景到中景,再到遠景,筆墨交代非常清楚,轉折過度自然有序。他將堅實的山石和飄逸流動的云霧,以及留白處理的虛實相生、自然而然。
王界山在焦墨畫創作中,一改過去描繪山石結構的概念化、雷同化,從而成功的銳變為個性化、典型性的真切表現。王界山深知山水畫創作中的“遠看取其勢,近看取其質”的重要性,在對景寫生創作中,他將大的山勢在心中定位之后,著意強化大處的宏觀布局,而后從小處入手刻畫。他將山石結構的細微之處表現得十分深刻和錯落有致,區別于以往似是而非、簡單俗套的畫法,地理地貌特征鮮明而真切,地域、地方文化各具特色,這正是王界山真正“讀”懂了山的特質。由此,他的畫形神兼備、超凡脫俗、意境高遠。
詩情注入于畫面之中,揮發和彌漫著觸景生情、由心造境的畫面,使傳統的文脈“香火”不斷地流動和升騰于藝術創作之中。他將詩詞、散文和隨筆等有機的與繪畫結合在一起,這正是王界山難能可貴的地方。在當今人心浮躁、物欲泛起的時代,王界山能夠鬧中取靜、潛心治學、腳踏實地全方位提升自我,注定他將自己的藝術創作推向更加高遠的目標,對此,我們深信不疑。
站在二十一世紀的土地上,怎樣充實自己的精神家園,怎樣在文化的傳統中創新求變,怎樣在回歸自然、直面生活中產生別具特色、超越自我的藝術作品,這是時代的需要和拷問。作為當代的畫家和清華與北大特聘的藝術導師,王界山深感自己在藝術領域中的責任和擔當是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回歸自然,以天地為課堂,在真山真水中教學和寫生創作。他帶領眾多學生長期堅守于山林之間,使他在師法傳統又直面生活中脫穎而出,印證了他所秉承的“回歸自然、法由心生”的創作主張是正確的選擇。他的文思跳蕩、靈心飛揚與新銳感悟的性情本色、極強的領悟能力、思辨能力和多情善感、慈悲情懷等,必然會成為他的作品中最為迷人的地方。
王界山將西畫的素描、速寫之法吸納融入于中國式的默識、心記和心領神會為主的寫生和教學之中,將現場寫生的物象和包括筆墨在內的傳統表現形式,加以更完美地消化和融合,使作品更具有主觀創造性和更加彰顯民族氣派,在抽象與具象之間的中間段,力求意象表現的最大活力得以施展運用,這是中國山水畫藝術精神的宏觀領悟與對大自然審美對象的整體把握,在二者的契合中尋找生機,在險中求勝的焦墨山水畫創作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個性和藝術風格。
王界山的藝術實踐經驗,讓我們考慮到諸如如何處理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主觀與客觀、生活與藝術、對景寫生與因心造境等一系列理論問題,去思考從習慣性的審美理性的羈絆中解脫出來,不斷的超越自己,區別于他人,以最為持之以恒,以苦為樂的精神來完成藝術創作的“長征”之路,走向成功的彼岸。
值此中國美術家協會在中國美術館主辦“山行一一王界山畫展”之際,謹以此文為賀。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家協會
展出地點:中國美術館
展 廳:一層2號、6號廳
展覽時間:2016年11月9日—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