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5月12日下午,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的“北游”楊濤書法作品展(5.12----5.21)在中國美術館拉開序幕。

5月13日上午,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文化部副部長董偉、文化部藝術司司長諸迪、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原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里等的陪同下,親臨現場觀摩展覽作品并與楊濤親切交談,對其學術思想和創作理念給予了充分肯定和贊賞,體現了黨中央對中青年藝術家的成長所寄予的期望和關懷。




展覽期間,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正偉,原文化部部長蔡武,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連輯,副院長譚平、牛根富,中國美術館黨委書記張士軍,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鏞、邱振中,中國書法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副主席陳洪武,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六屆副主席胡抗美、王家新,中國書法出版集團董事長李世俊,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曉凌、曾來德,國際書協主席、《中國書法全集》主編劉正成、中國書法院院長管峻,及著名書法家張榮慶、王友誼、石開、何東君、李勝洪、崔志強、李曉芳、曾翔、張鐵林、紀光明、梅墨生、王登科、劉彥湖、邵巖、張公者、張繼、燕守谷、馬嘯、丘挺、李強、蔡大禮、劉崢、戴幼楠、陳忠康、肖文飛等近百名業內專家及來自全國各地數千名觀眾出席了展覽活動。


此次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北游"一一楊濤書法展是“文化傳承 丹青力量——中國藝術研究院中青年藝術家系列展”的一部分。中國藝術研究院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等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展示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創作力量和在藝術實踐領域所取得的突出成績,推出的第四次“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系列展”。本次展覽共展出了楊濤教授的近二年來的數十幅精品力作,涵蓋真、草、行、隸、篆五種書體,極具學術價值。

書界一提起楊濤教授的名字,總是令人想起他那逸氣非凡的“楊氏”狂草。楊濤先生的草書,本乎晉唐,其狂草更是“一超直入‘三唐’境”。出晉入唐,筑基于唐人的狂草面貌,近年來又旁參宋人的恣肆與韻致。啟功先生就曾稱贊楊濤“直入晉人堂奧”,可謂“青年之翹楚”!其超脫與爽快之意,同書界其他人癡迷于晚明書家(如徐渭、王鐸、傅山等人)的巨幅草書風貌迥異。他的草書同樣彰顯了個人對篆隸的獨有理解。大家均言楊濤先生的草書精妙,卻也時常忘卻他兼擅五體。在他看來,無論何種書體,無論中鋒側鋒,錘煉點畫和線質是最重要的,而且各種書體各種線質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所以無論看他的何種書體,勁健生辣的線質是其最為重要的特征。此外,他又極其注重點線之間的關系和行氣篇章的節奏韻律。他的大篆線質如屈金盤鐵、澀勁生辣,望之真氣彌漫;小篆于秦篆端嚴靜穆之外,又參以清人筆意,線質勁健而又富于韌性,結字端嚴之外又有婉通流動之美;隸書以漢隸為根基,而又參以明人隸書體勢,減省波磔,寫得雄強古厚。多方面的深厚積淀使得他的作品不僅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更給人以極深的心靈震撼!




楊濤教授另辟蹊徑,其逸氣源自堅守自我本心,而不為時事、境遇所變遷。他曾說,“當下書法創新很大可能是來自于‘相’上的突破,字法和章法是其間關鍵所在。”這背后的傳統內涵是建立在對中國文化精神的領悟,對傳統精粹完滿理解的共識基礎之上的。“相”是暫時的,是變動的,不必過于執著。而應“本心靜遠”,一以貫之。楊濤教授的作品,便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