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8 月9 日,國家藝術基金 2016年度藝術人才培養項目昆劇《 十五貫》婁阿鼠戲曲丑行表演培訓班開班儀式在浙江藝術職業學院舉行。浙江省文化廳藝術處處長薛亮、浙江昆劇團團長周鳴岐、浙江昆劇團副團長王明強、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校長黃杭娟、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王世瑤、陶波老師以及培訓班的教師學員共同出席了開班儀式。
該項目由浙江昆劇團主辦、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協辦,并在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組織實施。以弘揚和傳承中國傳統戲曲文化為核心,通過培訓,讓浙江昆劇團的表演藝術家與來自全國各地戲曲丑行的演員們在學術上和技藝上能夠達到新高度,取長補短,互通有無,以此,實現全國戲曲的共同繁榮與進步。

薛亮在致辭中對項目的順利進行表示祝賀,并稱《十五貫》作為中國戲曲的傳世之作,對昆劇《十五貫》婁阿鼠戲曲丑行表演培訓班的項目給予肯定。他指出,經典作品需要傳承,希望昆曲的表演藝術在新生力量身上將繼續延續,并與其共勉。其次,希望新生學員做“有心人”,所謂“藝術來源于生活”,希望學員們可以從生活中去發現,在舞臺上去錘煉,從老師的身上學習其精髓。同時,也希望學員們做“有緣人”, 希望各個學員和昆曲結下不解之緣,讓”百戲之祖“也將成為各個院團發展的不盡源泉。最后,希望各個學員達到學以致用,學有所成。將學習成果做一個很好的呈現,同時,學習與實踐相融合,為今后戲曲界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浙江昆劇團團長周鳴岐、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院長黃杭娟表示,昆曲作為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劇種,有“百戲之祖,百戲之師“、 “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珍品。《十五貫》婁阿鼠戲曲丑行表演藝術培訓就是為了讓中國戲曲演員學習這些創作才能,使自己扮演的角色既真實可信,又具有高度審美價值。不僅合情合理,能說服觀眾,而且形神兼備,能感染觀眾,達到藝術的真實性與藝術的假定性相統一,使觀眾在藝術欣賞的同時獲得啟迪。相信,這一項目將可以很好地推動以昆曲為代表的全國戲曲青年表演人才的培養,同時,以再繼承、再創作、再積累的方式將中國民族的傳統戲曲文化和民族精神傳承發揚。(撰稿:周璽 李雯 攝影:顧永勇 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