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清華簡歷
張清華,男,畢業于湖北美術學院,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油畫專業研究生畢業,曾進修于清華大學美術美術理論與創作高研班。現定居北京,從事水彩畫、油畫創作。作品參加全國、省、市美展并多次獲獎。
畫家張清華
認識張清華是在清華美院階梯教室,上完課,他提的一個關于繪畫問題讓我注意到他:中等身材,壯實中透出一股英氣,方圓適中的臉形既有男性的剛毅,又有女性的柔和,雙眼有神有力,典型的江南人。而后在幾次畫展中頻頻碰在一起,終于有一天,走進他宋莊的工作室,室內綠蔭婆娑、幾案儼然、茶香繞鼻,那么簡樸的環境,弄的那么的詩性。看了他的作品、吃了他一手烹調出的湖北佳肴。
畫畫的人都會燒幾道家常菜,像張清華不依靠成品佐料把菜燒得好吃,就太少了。不同的食材,通過對火候、烹調時間長短控制,燒出菜的原生香味來,鮮美可口,凡吃過他燒的菜肴,都贊不絕口。我忽然想出兩個詞來:大道至簡,返樸歸真。

張清華早年進修過中文專業,對中國古典文學、哲學多有涉獵,傳統文化的熏陶,成就了他儒雅的風范,也深深地影響到他的繪畫創作。觀其作品,人物至純見性,生動傳神;風景氣勢恢弘,不乏細膩;靜物花卉栩栩如生,透露著生機。畫作呈現出強強的正氣場,感染著觀眾,使人自然而然進入畫中,與作者構造的畫面意境交流,得到審美享受。繪畫有教化之功,不光指畫的主題內容而言,畫者在作品中傳遞出的這種氣韻、氣息也在起著教化感染作用。古人說書畫有三品,上品以形肖似,神品形神兼備,圣品講究氣韻格調,只有圣品才用氣韻感人。而繪畫中的氣韻,是以形色作為基礎,作者情致氣息在作品中自然貫通。與張清華交談畫事,他每每都跟我談及氣韻之事。

他喜歡中國傳統藝術,尤其對中國畫的精神境界推崇備至,崇尚畫格,被古人在師造化中與天地精神共往來、天人合一的境界所感,他說,作畫的過程,就是與天地自然萬物交流信息的過程,是一個借藝修道的過程。他的每一幅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表達出畫家的胸臆,與自然景觀風物一同構筑出高格調的意境。
不管是大河奔涌、還是小溪潺潺,促使他作畫沖動的也許是整體或細節純視覺的東西,隨著工作的開展,而深化主題的表達,則是他對素材的情感回歸,作畫過程中,會不斷產生一個個意念,有時是一段旋律,有時是一句話,有時是一首詩,都與主題相關聯,不斷地從頭腦中蹦出來,這種技術與心靈、畫景與心境共融的作畫過程,是十分投入暢快的,這也是張清華繪畫作品充滿靈性的主要原因。

張清華的題材范圍很寬泛,充分展示出畫家極強的繪畫基本能力,風景、人物、動物、靜物花卉每一樣題材,畫家都能表達深刻,這點在寫實繪畫領域是不可多見的。他的人物作品,擅長通過人物表情、眼神刻畫人物內心世界。他對我說,他觀察現實生活中的人,不僅使用眼睛去看,更多的是感,調動其他感官甚至使用心力去感受跟前的人物,盡可能全息人物,直至讀懂人物內在的東西。他說這些話時,我覺得玄妙,但他的確如此,我知道他能做到。如果專攻人物,他一定是一位優秀的人物畫家,從他已經畫出的人物作品,可以看出他的作品中的確表達出來人物內心世界,一幅肖像畫,簡直就是一幅人物內心的獨白。在他工作室里,掛著一幅懷抱轉經筒的藏族男孩,那表情,那清晰明亮帶有血絲的眼睛透露出神一般的驚異、誠摯、篤信的眼神,至今還在我心里震顫。他把人物畫絕了!
我喜歡這個畫家朋友,為人和樂友善,待人真誠大度,跟他在一起很安靜、從容。他習慣于簡樸的生活,有可能一周就吃蔬菜,但他十分講究,不敷衍生活,簡樸中透露出一種生活品味。畫畫是他唯一每天都做著的事,愿我們的友情和他的畫事一起延伸延伸…
子瑜 二0一七冬于北京
張清華作品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