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北京電影學院第四屆國際新媒體藝術三年展于2017年12月16日正式落下帷幕,由敖日力格、陳汝鴻、后岡喜信、霍廷霄、賈羽明、劉旭光、劉曉清、平野博一、全榮哲、王鴻海、王跖、楊慶生、夏曉春、張丹青等老師組成的評審委員會評審出了本屆三年展的優秀學生作品獎、三年展美術學院獎、三年展學院論文獎三類獎項。2018年1月9日,本屆電影學院舉行了頒獎儀式,北京電影學院美術學院院長敖日力格、副院長王跖、知名策展人馮博一分別為獲獎代表頒獎,北京電影學院美術學院書記霍廷霄出席頒獎儀式,北京電影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知名策展人劉旭光主持頒獎儀式。

北京電影學院美術學院院長敖日力格講話
2017年12月9日,主題為“迭代與交融”的第四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新媒體藝術三年展在北京正式揭幕。本次三年展有來自五大洲,超過十余個國家的160位藝術家,青年藝術家占總數的百分之五十,既包括世界知名藝術家作品,也包括一些頗具潛力的年輕藝術家們的作品。
發展作為時代的主題,在藝術領域中的影響愈發深遠,在數字化信息化不斷發展的今天,在文化環境愈發包容與開放的大環境下,藝術領域中多種藝術形式如何與最新發展的科學技術藝術方法所結合,如何做到“迭代”與“交融”仍然是本次三年展所探討的重要主題之一。

北京電影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策展人劉旭光主持頒獎儀式
面對更加多元化藝術元素和新型的藝術表現形式,藝術受眾群體的時代觀念的不斷變化,視覺影像已經超越了傳統美學范疇,它將在發展中不斷融合,在藝術家們作品的不斷交流和碰撞中互相融合,更加多元,也將更加深奧。在當今的大環境下,此次所有參加展覽的藝術家們都表示,藝術的迭代與交融不能只看眼前,把握當下的同時要時刻掌握并了解未來藝術發展的道路,做到藝術形式與時俱進的同時,藝術思想能夠更加超前,探討更多未來的影像技術與藝術發展的可能性,在時代的更迭中,讓各地區的思想碰撞,讓藝術與時代相交融,讓新理念新形式深入社會中,提供新思路和新的視覺藝術空間。

知名策展人馮博一為美術學院獎獲獎代表馮琳頒發證書

北京電影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王跖為優秀學生作品獎獲獎代表解瑞旭頒發獲獎證書
本屆三年展將迭代與交融的時代發生的藝術現象表現出來,更好地促進藝術與電影創作實踐,并且未來影像創作為課題上升到理論問題討論,本屆三年展探討新的歷史時期迭代與交融問題,引起廣泛關注。
本次三年展當中亦有許多優秀的作品為藝術領域日后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探討了當下時代發展,數字化不斷進步的今天藝術應如何發展的同時,也展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在這些作品當中,我們同樣看到了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家們對于藝術發展的不斷探索與優秀的藝術思想,并且在面對美學的討論與碰撞中發現跨媒體視覺藝術的體驗與知覺,其意義本身遠遠超越了視覺本身,帶給我們更大的創作空間。

頒獎嘉賓與部分獲獎代表合影
具體獲獎名單如下:
學院論文獎:
劉恪(中國美術學院)、常雷(中央美術學院)、馮琳(北京電影學院)、李新鐸(北京電影學院)、劉丹姝(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盧靖琦 (韓國中央大學)、隋坤(韓國中央大學)、孟祥龍(北京電影學院)、王婷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鄧尚(中國傳媒大學)、易雨瀟(北京電影學院)、張帥(北京電影學院)
美術學院獎:
馮琳(北京電影學院)《對活》繪畫、《里程》影像,2017
谷優(徳國柏林藝術大學)《思悼集/Bedauern》圖片,2017
英吉(德國慕尼黑造型藝術學院)《孩提的囚徒》圖片,2015
劉丹姝(日本東京藝術大學)《風景之外》影像,2017
Josai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Faculty of Media Studies Team Lab(日本城西國際大學)《浮標》互動裝置,2017
劉莎(中央美術學院)《IT IS MY FAULT》影像,2016
曲光復(韓國中央大學)《非·束》影像,2016
隋坤+朱然(韓國中央大學)《遠即清晰/The Farther,The Clear》影像,2017
BaekJungki白正基(韓國中央大學)PinkRemake 影像,2016
李俊成(中國傳媒大學)Monologue 影像,2017
趙小偉(中央美術學院)《飛矢不動》影像,2017
Stefano Testa(米蘭理工大學)Abgrund 影像,2017
Munkhjargal Jargalsaikhan(蒙古國師范大學)MUNKHJARGAL BUMBULUG DEERH OHIN 影像,2017
劉恪(中國美術學院)《Amitabha阿彌陀佛》影像,2017
孟祥龍(北京電影學院)《救贖/redemption》影像,2015
Daigo Ushi 牛大悟(日本東京藝術大學)D#22 互動裝置,2017
Wura Natasha Ogunji(VAN Lagos小組)I heard and I branched myself into the party 影像,2014
Lee Sujin(韓國延世大學)Luminizing Sequence 影像,2014
Mounir ALLAOUI(留尼旺大學)Nassima et Amandine 影像,2004-2017
辛辛(北京電影學院)《認識/Awareness》影像,2015
牛小雨(北京電影學院)《青少年抑制》》影像,2017
夢迪(北京電影學院)《10》影像,2017
優秀學生作品獎:
董彥澤(北京電影學院)《盧米埃爾》影像,2017
黃榮樹(北京電影學院)《看景》影像,2017
孟昭然(北京電影學院)《自跡書/The Track Memory》影像,2016
殷子(北京電影學院)《二十》影像,2017
解瑞旭(北京電影學院)《文森特的靜物》
曾蘭灃(北京電影學院)《無量佛頭》
馮曼(北京電影學院)《X光機》
畢子雯(北京電影學院)《戰爭、壓抑、爆發》
王莉騏(北京電影學院)《支離與重構》
張恩銘(北京電影學院)《夢幻泡影》
徐文祺(北京電影學院)《水》
時皓(北京電影學院)《物質的剖析》
張焱(北京電影學院)《地藏本原》
朱泓淵(北京電影學院)《無中生有》
李欣怡(北京電影學院)《空間表現》
張千(北京電影學院)《空間表現》
郭竟竟(北京電影學院)《空間表現》
鄒敘婷(北京電影學院)《空間表現》
于成龍(北京電影學院)《空間表現》
楊子懿(北京電影學院)《空間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