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的先鋒之旅
美術教育的核心現場
學院精神的時代宣言
2018年3月24日下午,《國美之路大典》首發式暨中國·美術·學院大展媒體導覽于中國美術館舉行,由此揭開了中國美術學院90周年校慶北京系列活動的序幕。
《國美之路大典》由百余位中國美術學院的師生團隊參與編輯,歷時十載,16卷39冊,近1500萬字、2萬圖版,是中國現代藝術教育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學術梳理,也是中國美術出版史上最具研究性的學術工程。《國美之路大典》以翔實的資料記錄了1928年以來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發生、發展的歷史,呈現了現代藝術運動波瀾壯闊的世紀風云,展示出國美人在各個歷史時期與中國藝術史同行共進的激情與夢想、實踐與創造。九十年歷史匯聚成這條中國藝術和教育的“國美之路”,這條路留給我們的,是兼容并蓄的姿態,是藝理兼重的精神,是詩性浪漫的氣質,是文藝復興的使命。正如《大典》總主編許江在《總序》中寫道的,“國美之路”是:
一條中國文化復興的擔當之路。
一條中國藝術教育的先鋒之路。
一條民族藝術精英的育才之路。
一條東方視覺鑄造的詩性之路。
2008年中國美術學院八十年校慶之際,中國美術學院啟動“國美之路”學術工程,以展覽、出版、論壇等多種形式對各優勢學科、專業進行深入的歷史梳理,將國美各專業納入中國現代美術史與教育史中的大背景中探究其源流、脈絡以及獨特的價值觀與方法論。今天《國美之路大典》的結集出版,既是對中國美術學院九十華誕的獻禮,又是對“國美之路”十年學術梳理的總結。
《大典》分為16卷39冊,羅列如下:
中國畫卷,《天地繪心:中國畫學國美之路》,分為《立心》、《繼學》、《拓疆》、《增峰》四冊。
書法卷,《書學之道:中國書學國美之路》,分為《含弘光大》《為天下先》兩冊。
油畫卷,《繪通中西:中國油畫國美之路》,分為《擔當》《創格》《先鋒》《體象》四冊。
版畫卷,《重負重覓:中國版畫國美之路》,分為《十字街頭》《田野》《版魅》三冊。
雕塑卷,《雕塑中國:中國雕塑國美之路》,分為《開渠》《鑄魂》《獨樂》《眾樂》四冊。
設計卷,《設計東方:中國設計國美之路》,分為《匠心文脈》《道生悟成》《踐行會通》《東方設計》四冊。
藝術人文卷,《藝術智性:藝術人文國美之路》,分為《立學》《筑基》《深流》三冊。
跨媒體藝術卷,《未來媒體:跨媒體藝術國美之路》,分為《先鋒實驗》《無墻學院》兩 冊。
藝術策展卷,《行動之書:中國策展國美之路》,分為《重構當代》《感知現實》兩冊。
影視動畫卷,《人文影畫:影視動畫國美之路》,分為《詩性》《望境》兩冊。
建筑卷,《本土營造:中國建筑國美之路》,分為《不斷實驗》《重返現實》兩冊。
手工藝術卷,《意匠之手:手工藝術國美之路》,分為《化育》《拓新》兩冊。
藝術管理與教育卷,《西湖美育:藝術教育國美之路》,一冊。
上海設計卷,《海上初心》,一冊。
美術館卷,《先鋒博覽》一冊。
《國美之路大典》各卷從新文化、新中國、新時期、新世紀四個不同時段,探尋這條跨世紀的學術文脈,追溯和回顧中國近現代美術創作和教育的發展歷程。在不同歷史情境中,中國美院的藝術精英們產生了怎樣的問題意識,做出了怎樣的藝術抉擇?在各自的專業方向上又進行了哪些實踐,做出了怎樣的貢獻?除了聆聽過去,我們還需要直面當下,追問未來,完成在國家“雙一流”建設中的雙重任務:建設以東方學為特征的世界一流美術學學科;創立以藝術創造為內核、社會美育為擔當的新人文教育體系。
3月25日上午,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美術館共同主辦的“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九十周年紀念展”將于中國美術館舉辦,展期為3月25日至4月8日。
從1928年的國立藝術院到今天的中國美術學院,九十載光陰伴行著一所學院的航行與轉向。九十年來,無論是蔡元培先生主張的“以美育代宗教”、林風眠先生呼吁的“為藝術戰”、“調和東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還是滕固先生倡導的“博約弘毅”、潘天壽先生以中西藝術“兩峰挺立”的眼界對中國優秀傳統正脈的接續;又或是“85新潮”美術運動中涌現的先鋒騎手與觀念、二十一世紀初學院提出的“多元互動、和而不同”的主張,中國美術學院始終以其不懈的探索與堅守領航著中國藝術的先鋒之路,并作為一個持續孕育和推動美術教育發生發展的核心現場,在不斷更迭的時代與世代之中,彰顯著一所學院忠于藝術教育的實驗精神和時代宣言。
中國美術學院九十周年紀念展將著眼于“中國 ”、“ 美術” 、“學院”三個關鍵詞。它們將立身于當下,又在對過往歷史和文明的溯洄之中,向未來的藝術與教育發問。“中國”一詞意圖探尋中國文化的自我價值與當代呈現;“美術”旨在追索于當今世界情境和藝術背景下,中國特色藝術觀的表達與呈現形式;“學院”則致力追問,二十一世紀的學院教育其核心職責與使命為何?
大展將剖面國美當下教學的數個切片,匯聚歷史巨擘、烽火藝程、天地繪心、溪山行旅、心印宇宙、含弘寫心、漢字無疆、藝術家書、鄉土學院、無墻學院、天工開物、本土營造、我織我在、東方絲竹、人文影畫十五個核心創作型教學案例。以每一個鮮活教學案例中的接續、超越和未竟作為切入的視點,學院一次次回訪于歷史發生與發聲的諸個契機與緣起,并兼納著貫通與新生的元氣,返身面向今天世界的挑戰與機遇。通過這每一個現場課堂所呈示出的教學與理念的流變,一所學院的歷史——乃至中國藝術與社會的歷史——中的教授與承襲、堅守與變革、道統與先鋒、經典與當代彼此照面、解惑與交融。而過往九十年的歲月與積淀徜徉在一所學院之上,也仿如構成了一場消弭時空與學科阻隔的永不散席的教學大課堂,它給予了這所學院一次次自我喚醒與重新汲取的可能和力量。
此前同時,于2018年3月26日-27日,在中國美術館還將舉辦“前線,我們何以可能討論未來——藝術/教育圓桌會議”。屆時來自世界各地的受邀學者、藝術家、實踐者等將對種種可能談論未來的要素提出各自的真知灼見。
一、《國美之路大典》首發儀式暨中國美術學院九十周年紀念展新聞發布會
時間:2018年3月24日下午14:30
地點:北京,中國美術館
二、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建校九十周年大展
時間: 2018年3月25日上午10:00
地點:北京,中國美術館
三、廿一世紀藝術/教育圓桌會議
時間:2018年3月26-27日
地點:北京,中國美術館七樓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