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頻道與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聯合出品的《2018中國電商年度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1-9月,全國網上零售額總額達到6278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7%,持續保持較高增長速度。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47983億人民幣,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7.5%,同比提高3.5個百分點。
據TEFAF藝術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藝術品市場銷售額3150億人民幣,中國藝術品市場銷售額居全球第一。在藝術品銷售渠道上,畫廊占比51%,藝博會占比41%,線上銷售占比8% 。在藝術品成交總額驚人成長的大背景下,線上銷售占比極低。
中國電商爆發式大發展,藝術品交易記錄屢次被刷新,但藝術品電商卻遲遲打不開局面。究其原因,是消費者線上消費習慣制約?經濟實力有限?世界各大奢侈品品牌的戰略發展市場已經轉移至電商平臺,并且年年捷報頻傳,那么制約藝術品電商平臺發展的肯定不是線上人群消費能力的問題,到底是什么阻礙了藝術品電商的發展?為了尋找問題根源,筆者走訪了一些藝術家、畫廊機構以及專業的藝術品電商平臺,了解到長久以來深深困擾藝術品電商發展的三大頑疾——
1、鑒定標準混亂與信用危機。收藏品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現象,藝術品來源信息不可追溯,真假難辨,往往引發爭議,影響交易進行。在非實物場景的藝術品電商交易環境下,藝術品變得更加真假難辨,收藏家和投資機構疑慮重重,對電商交易敬而遠之。
2、定價機制混亂。藝術品交易市場上,藝術品的定價往往是藝術家自由定價,交易過程不透明,導致藝術品原始定價和流轉價格不透明。現有的藝術品電商平臺,缺乏規范的價格機制,同一位畫家的作品在不同電商平臺上價格天差地別,消費者只能對心儀的藝術品望而卻步。
3、退出機制不健全。消費者購入藝術品之后,一般只能長期持有,一旦急需資金,想要將藝術品二次出手的時候,現有的藝術品電商并沒有提供完善可靠的退出機制,無法為藝術品持有人解決后顧之憂,意向消費群體更傾向于通過拍賣會或藝術機構購買藝術品。
為解決以上問題,推動藝術品市場可持續發展,政府相關部門以及藝術圈各界人士通過積極努力引入科技手段,規范和改善藝術品交易市場,打造成熟的藝術品電商業務模型,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近些年來,中國檢驗檢測學會組織十余家藝術品鑒證備案機構,共同建立確定了藝術品真偽鑒定行業標準,并授權這些機構開展藝術品鑒證備案業務。
其中引起筆者特別關注的是位于798藝術區的孚鏈藝術,與其他單純的鑒證備案機構不同的是,它不僅創新結合了藝術家眼學鑒定、AID信息采集與區塊鏈數據存證,建立了三位一體的鑒證備案體系,同時將藝術、金融、共享電商完美融合,成功打造全國首家保真藝術品共享電商平臺。權威的鑒定認證,市場化的價格體系,便捷的退出機制,多樣化的金融服務,為廣大收藏家以及投資機構提供了良好的交易環境。
孚鏈鑒證備案體系,為藝術品去偽存真
孚鏈藝術藝術品鑒證備案體系,核心是把藝術家眼學鑒定與AID信息采集技術相結合,實現從源頭建立藝術品鑒證數據庫并進行信息區塊鏈存證。首先,孚鏈藝術中心工作人員采用精密儀器對作品進行工業品篩查,確認其非工業制品后,再請藝術家本人親自對送檢作品進行鑒定,并留存影像記錄。確定作品為真后,進入下一環節:藝術品AID信息采集。

工作人員使用 AID 自動化采集設備通過對藝術作品進行多點位的纖維特征檢測,采集微觀特征數據。最終數據會通過MD5算法加密后,納入到云端數據庫,與藝術家鑒定的相關影像資料一并存證于區塊鏈。每幅藝術品具有唯一、權威的“身份證”信息,最終藝術家本人確認自己作品的鑒證信息準確無誤后在鑒定認證證書上簽字。

孚鏈藝術鑒證備案體系實現了一次鑒定認證,數據終生有效,避免了再次交易過程中重復邀請藝術家鑒定的不便,入網即可查詢藝術品原始鑒定認證信息以及每次交易流轉數據。從根本上解決了藝術品交易市場中真假難辨等問題,真正做到科學鑒定,保真交易。藝術品真偽鑒定問題的有效解決,不僅大大提升了藝術品交易流通的效率,而且為藝術品行業未來的快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孚鏈匿名交易,讓藝術品價格更趨于市場化
孚鏈藝術啟用匿名交易模式,規避藝術品交易過程中的一系列主觀因素對價格造成的影響,以“銷售”為中心,使“孚鏈價”成為最接近藝術品真實價值的市場指標,有效降低了藝術品買賣過程中的決策難度。

為了提高藝術品購買體驗,孚鏈藝術采用線上訂購,線下交割的交易模式,過程包括藝術品線上展示、選擇議價、交易確認、支付定金、線下交割五個環節。從線上到線下,從圖片到實物,全線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保障消費者權益。與此同時,鑒于藝術品交易對購買人的藝術專業知識、藝術市場經驗有很高要求,為了幫消費者更好實現收藏、投資目標,孚鏈藝術推出萬人買手計劃以及虛擬畫廊業務,吸引大量職業藝術品經紀人入駐平臺,為藏家、投資機構提供專業的藝術品咨詢服務。在孚鏈藝術,藝術品交易可以是一個公平、透明、陽光的市場,可以讓每一位藏家,每一家機構大膽參與,放心購買。
孚鏈退出機制,實現藝術品快速二次上線交易

在孚鏈平臺購買的藝術品,均可通過再驗證重新上線進行二次交易,享受平臺海量用戶資源,提高藝術品曝光率與交易成功率。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自行銷售,結果并不理想,藝術品持有人可以委托孚鏈藝術平臺進行寄賣。寄賣過程中,孚鏈藝術平臺將結合藝術品題材特點,受眾群體畫像以及后臺銷售數據等因素進行分析,為在平臺寄賣的藝術品定制營銷方案,借助平臺宣傳渠道、銷售渠道完成藝術品的銷售。
有些藝術品持有者需要在一定時間內完成藝術品銷售,為了滿足用戶的更高要求,孚鏈藝術推出藝術品保賣服務——平臺在約定時間內借助平臺資源、渠道,協助收藏家、藝術機構高效完成藝術品銷售。
孚鏈藝術品金融服務,讓藝術品變現無憂
在孚鏈藝術平臺購得的藝術品,可享受平臺提供藝術品金融服務。孚鏈藝術通過藝術品鏈內質押貸款業務在平臺合作銀行或典當行實現藝術品質押貸款或典當,并且為借款人提供全額擔保。孚鏈藝術品金融服務為藏家解決流動資金問題,提高金融機構放貸效率。質押貸款具有利息低,成數高的特點。典當可做到當天申請,當天放款,無關信用,不問用途。為持有藝術品的客戶提供安全、便捷的資金支持。
同時,孚鏈藝術可以為金融機構質押的藝術品,提供貸后處置服務,使金融機構貸后無憂。在銀行或者典當行進行質押貸款、典當的藝術品,如果未被按約贖回,可直接委托孚鏈藝術進行貸后處置,為金融機構完成資金回籠。這一項服務深受金融機構歡迎,有效避免了藝術品不良資產的出現。
從新科技的應用到業務模式創新,孚鏈藝術打造全產業鏈的閉合服務體系,推動完整規范的藝術品交易產業鏈形成,是藝術品交易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縱觀藝術品市場發展,直至今日共經歷了五個時期的發展演變。
藝術家自售1.0時代:藝術家直接面向藏家進行藝術品售賣;
藝術品交易2.0時代:畫販子將藝術品在藝術家與消費者之間倒買倒賣;
機構交易3.0時代:實體藝術機構(例如畫廊)為買家提供專業的藝術品交易服務;
電商交易4.0時代:互聯網為藝術圈開啟藝術品電商平臺時代,由平臺收集大量藝術家作品,再向大眾消費者進行售賣服務。由于消費意識不斷覺醒,消費者需求不斷增加,簡單的線上交易并不能為消費者打消重重疑慮,藝術品線上交易發展遭遇瓶頸。
區塊鏈電商5.0時代:如今以孚鏈藝術為代表的新一代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藝術品電商服務平臺,可以實現保真交易、廣泛選擇、充分議價、重復銷售、寄賣保賣、擔保信貸等一站服務。
藝術品區塊鏈電商5.0時代的到來,保障每件藝術品從源頭開始,到其流轉的每一個過程,都是有據可查,打消了購買者關于藝術品真假的疑慮,減少了重復鑒定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便捷的線上操作,可靠的線下交割,以及后續的藝術品金融服務,從購入到第二次升值交易,全面升級了線上藝術品消費體驗。孚鏈藝術保真共享電商平臺,重新定義了藝術品交易的商業模式,推動中國藝術品市場迎來其電商領域的跨越式成長,并最終引領藝術品行業發展與變革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