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汕尾市攝影家協會(以下簡稱:“協會”)以 “團結拼搏、守正創新” 為引領,緊扣時代脈搏,將攝影藝術與地方發展深度融合。從搭建交流平臺到提升創作實力,從記錄民生百態到服務發展大局,協會以影像為媒,用鏡頭畫面聚焦新時代汕尾的新變化和新面貌,默默講述著山海湖城振興故事。
光影家園的誕生
汕尾攝影力量的成長之路充滿艱辛與堅持。2021年7月,在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資金支持和汕尾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關心下,協會終于在夏樓美村租下固定辦公場所。三十年來第一次擁有屬于自己的“家”,攝影家們終于結束背著器材四處奔波的歲月。這間樸素的民房,很快成為全市攝影人的創作驛站和精神家園。有了場地好辦事,近年來,協會邀請李潔軍、唐衛東、蔡煥松、謝琳等10多位攝影名家到汕尾開設專題講座。兩年一次與佳能公司合作舉辦相機體驗活動,并由佳能中國大篷車多位講師作專題攝影講座。通過理論學習和交流,提高了全體會員的理論素養和創作水平。
會員創作實力提升的同時,組織建設也結出碩果。協會目前擁有市級會員163人,省級會員83人,國家級會員7人,形成堅實的人才梯隊。溫建維獲得首屆汕尾市文藝獎金獎,陳翔夫摘得第二屆金獎,多位會員出版個人攝影專集、并在報刊雜志及新媒體上發表攝影作品。近期,協會分批持續推出陳翔夫、羅方典、陳智鑰等攝影家的個人網絡專題作品展覽,反響特別熱烈,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些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的作品,標志著汕尾本土攝影力量正從記錄者成長為藝術表達的引領者。
藝術表達引領帶動地方文化名片打造。在廣東省攝影家協會2020年度“廣東攝影目的地”申報工作中,協會全力協助陸河縣準備材料并安排考察事宜,最終助力該縣成功獲此稱號,為汕尾增添重要的攝影文化地標。
鏡頭書寫城市變遷
攝影家們的鏡頭成為見證城市發展的特殊眼睛。近年來,協會先后舉辦十余場主題攝影賽事。“文明汕尾,善美之城”捕捉城市精神風貌,“綠美汕尾,生態之城”記錄綠色發展實踐,“奮進紅草,美麗鄉村”聚焦鄉村振興進程。這些賽事名稱串聯起來,就是一部鮮活的汕尾發展影像志。
2022年,協會推動一項惠及攝影人的務實舉措。通過與汕尾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合作,全市9個A級以上旅游景區向市級以上會員免費開放。這項政策既為創作提供便利,也通過鏡頭向外展示汕尾豐富的文旅資源。
每年元旦春節,會員們都會深入陸河、紅海灣等地的鄉村院落。他們為百姓拍攝全家福,記錄普通家庭的生活變遷。當鏡頭轉向“稅月光影”攝影大賽,現代化治理進程被定格;當“海島風情”賽事啟動,海洋經濟潛力得以展現。這些影像已超越藝術范疇,成為城市發展的助推器。賽事征集的獲獎作品結集出版后,化身汕尾最生動的視覺名片。
并不囿于本地,協會還與梅州市攝影家協會締結為“友好攝影協會”,并成功舉辦兩市攝影聯展。這不僅搭建起跨區域交流橋梁,更讓外界透過鏡頭感知汕尾獨特的人文魅力。
聚焦百千萬工程的影像力量
在服務重大戰略的實踐中,攝影展現出獨特價值。協會組織會員深入“百千萬工程”幫扶點創作,用鏡頭見證鄉村蛻變。7名會員的11件作品入選《“豐年人樂業·隴上踏歌行”--廣東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攝影展》,以影像留存鄉村振興時代記憶。
同時,協會協助廣東省鄉村振興局、廣東省鄉村攝影協會開展“美麗鄉村”攝影大賽;協助汕尾市“百千萬工程”指揮部、中鐵(廣州)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廣東省攝影家協會聯合開展聚焦汕尾·梅州·河源舉辦“百千萬工程”攝影展覽。“攝影+鄉村振興” 的生動畫卷,在繽紛多樣的賽事展覽間徐徐展開。
攝影家們的鏡頭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聚焦“百千萬工程”,用快門定格振興之路。這些飽含深情的影像,既記錄著當下翻天覆地的變化,更昭示著可期的未來。當藝術創作與時代命題同頻共振,每一次快門按下的瞬間,鏡頭便擁有了推動振興的力量。
撰文:黃鏡群
歡迎藝術名家注冊藝術家會員,開通自己的官網,上傳自己的佳作和內容。
QQ:271692909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可以刊登藝術名家生平簡介、代表作、目前市場行情、收藏潛力等
QQ:271692909
要求:人品好,熱愛藝術事業,有一定的藝術圈人脈、懂經營管理的創業型人才優先。
QQ:27169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