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樂圖,起于煙波釣徒張志和。蓋顏魯公贈志和詩,而志和自為畫。此唐盛事。后人蒙之,多寓意漁隱耳。宋時名手如巨然、李、范諸公,皆有漁樂圖。元季尤多,蓋四大家皆在江南葭菼間,習知漁釣之趣故也。
一世有一世之習俗,一代有一代之風格,書畫藝術亦然。最近,中博國際拍賣公司在征集2010年春季書畫拍品時,征集到元盛懋《漁樂圖》團扇冊一幅,設色,絹本,縱29.5厘米,橫27.5厘米。該團扇“盛懋”題款二字依然清晰可見,惜三枚印章已很難辨識。此幅團扇并經當代著名畫家程十發先生審定,并有“元人漁樂圖。己卯秋,程十發題。”跋語。
查閱有關資料,對盛懋及其繪畫藝術作如下描述:
盛懋,元代畫家,字子昭,嘉興武塘人。生卒年不詳,但知與吳鎮同時代,且為鄉鄰,“比門而居”,主要活動于元至正(1341-1370)年間。父盛洪,字文裕,善畫人物、花鳥、山水。盛懋承襲父業,初學陳琳(仲美)。陳氏乃趙孟頫弟子,其父為南宋畫院待詔,在技術上十分完備,既善用董源、巨然一派的畫法,也善用李成、郭熙一派的畫法。盛懋深受其影響,略變其法,后宗趙孟頫法。善畫山水,多作叢山密林,表現四時朝暮的江山勝景,也有的作品描寫清溪洲渚中漁夫、隱逸的生活環境,峰巒渾厚,林木豐茂。主要畫風特點是結構嚴整,筆墨清潤,山石多用披麻皴或解索皴,設色明麗,在濃郁渾厚的氣韻中具有瀟灑雋逸的格調,洋溢著大自然的絢美。人物、花鳥亦精。因技藝高超,并能接受元代文人畫家的影響,其作品頗合士大夫階層的審美情趣,元至正年間享有盛名,“四方以金帛求子昭畫者甚眾。”
此幅“漁樂圖”,其景物分遠近兩個部分,遠景左部分煙霧繚繞,右部分古樹蒼蒼。在古樹的掩映下,展現的是近景的兩只漁船和幾位漁民,他們蕩漾于水中,盡情享受著大自然之美景,所繪水紋極其細膩,整個畫面空曠遼闊,是一幅典型的“元人漁樂圖”的景象。其畫風與所描述的“善畫山水,多作叢山密林,表現四時朝暮的江山勝景,也有的作品描寫清溪洲渚中漁夫、隱逸的生活環境,峰巒渾厚,林木豐茂。”是極其吻合的。
盛懋雖是元季專業畫家,但是他的畫與元四家的畫還是有著明顯不同的,元代以文人畫為主,特別是元四家,在當時乃至對明清兩季也都影響深遠。而盛懋是一位民間畫家,他描繪的則大多是民間百姓生活,所以他的畫深受老百姓的欣賞和喜愛,可謂是雅俗共賞,故能“四方以金帛求子昭畫者甚眾”。
盛懋傳世作品不多,有《秋林高士圖》軸(臺灣故宮博物院藏)、《秋江待渡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滄江橫笛圖》軸(南京博物院藏)、《溪山清夏圖》軸(臺灣故宮博物院藏)和《松石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等。
隨著人們收藏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收藏意識的逐步轉變,古代書畫已越來越受到收藏家們的追捧與喜愛,其拍賣價格屢創新高。從近幾年盛懋作品拍賣成交情況看:2005年,中國嘉德拍賣的“松溪獨釣圖”團扇,直徑25厘米,估價25000--45000元,最后以13萬元成交;2008年,有一與此幅風格和尺寸極其接近的扇面,最后以307萬元的高價成交。
據悉,中博國際拍賣公司春季書畫拍賣會將于2010年6月開拍,這也是中博國際拍賣公司重組后的首次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