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佳士得2010 年春拍將特別呈獻趙無極一系列創作,時間輻度深廣,從1950 年代的「靜物風景」、1950 年代中期開始的「甲骨文系列」、「抽象風景」,一直延伸至1970 年代「空靈輕淡的水墨式油畫」及1980 至2000 年間的「色彩的深度性探索」。在各個時期,佳士得都搜羅了三至四件的精品,作品之間互相呼應,展現獨特的歷變脈絡,完整地呈現了一個中國藝術大師半個世紀的探索歷程和藝術成就。中國二十世紀藝術大師的作品深具獨特東方美學特色及歷史價值,成為西方及亞洲區國家級美術館的永久收藏,也在藝術市場大放異彩,成為中國藝術收藏家的收藏依歸及目標。
趙無極以宏觀的視野審視整個中國藝術的發展脈絡,趙無極是有著承先啟后、開創傳統的重要地位。他承續了中國宋元山水畫的美學精粹,重新演繹,并融會、結合西方藝術中表現色彩、光影的優點,演化為一種嶄新、抽象的表達方式,以摹寫空間、自然、光影的微妙嬗變,氣象萬千,情韻生動。嶄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一方面使中國山水藝術、水墨寫意有了歷史性的新發展;另一方面,他在中西美學融合的探索進程上,體現了最完美的匯合和范例,實現了從林風眠等以來整整兩代藝術先進的探索和追求,見證和成就了中國藝術的現代復興。
探索時期︰靜物風景 (1950 至1955)
初次躍登國際藝術,參考了保羅.克利的表現風格,揉合中國青銅器物的色彩表現、書法線條,首先奠定了一種中西融合、既寫景亦寫意的創作路向,也成就了個人獨特風格。主題作品多寫靜物風景、人物故事,呈現一個詩意、寧謐的空靈境界。作品常有中國詩歌傳統常見的意象,作品詩畫結合、情境交融,畫境充滿詩意,迎來創作上第一個高峰。
這時期作品的油彩比較稀淡、輕薄,色彩穿透感高,有水墨畫的暈染、散淡之色彩效果,也就能營造霧氣氤氳、煙嵐繚繞之景色,很好的表現星辰靜夜的主題。如在畫面中心,一大片蔚藍油彩,仿是水波的瀲滟、光的靈動、水天之間的煙嵐,更增靜夜的夢幻迷離之美。墨黑色層映對著上方的青白遠景,更有一種詩意的對比,突顯月夜星辰的安謐恬靜,仿似有月光輕靈流動于風景之間,一如詩意的境界。色彩運用,運用得最為靈活獨特的是青綠色,其暈染化散造成一種層次變化和色彩的質感,也有摸擬中國青銅器物的色彩特色,也因此賦予他的作品一種文化深度和雍容幽雅的風格。
創作高峰︰甲骨文式的抽象創作、宇宙動勢氣勢雄奇 (1955 至1960 年代)
五十年代中期在趙無極的創作生涯上是一個重要的時期和轉折,按畫家的自述,是「繪畫一個階段的結束,或更正確的說,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新階段的開始」。有如開天辟地般,畫家超脫了過去對風景、器物的敘述意趣,以不同的眼光去觀察萬物和創作,以宇宙自然、生命大氣、時間嬗變為他的創作主題,開始描繪各種看不見的東西︰生命之氣、風、動力、形體的生命、色彩的開展與融合,又揉合了中國山水畫、甲骨文、書法、銘文、雕刻等的抽象線條及表現元素,成就中國藝術的現代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