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注意到,近幾年古籍善本市場價格日益趨高。作為小眾收藏,古籍善本以其珍貴、稀有、內容精善等特點,受到藏家青睞。
【近幾年身價快速上漲】
記者在天津市古文化街看到,目前市場上,比較常見的是一些清末民國初刻本,其價格大多在幾千元至一兩萬元之間。“通常古代珍貴的文獻資料的古書刻本、寫本都可稱為‘善本’,其中包括書籍、雕版、信札、石碑、檔案等。”一家銷售善本的店鋪老板告訴記者,近幾年,古籍善本受到藏家重視,其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如清道光年間的《康熙字典》,在2008年時每套僅售一千元左右,如今行情已達到3000元;而民國初期的《黃帝內經》,在2009年時賣500多元,現在也漲到1000元左右。
記者在多家拍賣行了解到,各種古籍善本的成交價格屢創新高,如一套明代內府彩繪抄本的《春秋五霸七雄通俗演義列國志傳》估價約300多萬元,經過激烈競價,最終以655萬元成交,超過估價近一倍。
【初學藏家宜選清代、民國印本】
“目前,古籍善本的價格,遠遠低于書畫及古玩市場,但其所包含的文獻和文物價值極高,因此被藝術品市場稱為‘藍籌股’。”中國收藏家協會呂慶浩表示,以目前市場來看,至今還沒見過一本堪稱善本的古籍身價買進之后下跌,由此看來古籍善本具有很強的升值潛力。
但古籍善本的投資門檻較高,對于初涉古籍善本領域的投資收藏者來說,千萬不可貪大求貴,應量力而行。如目前清代、民國印本價位較低,并具有一定升值空間,適宜收藏。此外,清代中期以后,使用德國海德堡的石印技術印刷的《康熙字典》、《點石齋畫報》、《芥子園畫譜》等,目前價格多在二三十元一冊,但由于這種石印技術今日也基本廢棄,此類書籍還有升值空間,初學藏家不妨由此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