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德鎮官窯造假業里流傳著一個排名榜,能進入榜單的都是各方面的造假高手,雖然很多人都自詡是前幾名,但第一名的位置從來無人敢搶,因為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個位置只屬于一個人:盛榮光。
之前聽很多人說起過盛榮光,但和他取得聯系是一次意外。
汽車行駛在去景德鎮的路上,記者接到一個電話,是經朋友介紹認識的古董販子李永發打來的,電話里說他正從上海回到景德鎮,晚上會帶些好東西送到記者住的賓館。
晚上7點鐘,李永發準時按響了門鈴。這個黑瘦的年輕人聲音有些沙啞,滾圓的眼睛不時掃視著四周。
和李永發同來的還有一個人,他40多歲,身穿紅色羽絨服、體態微胖、臉上冒著油光,透過銀邊眼鏡可以看出他的一只眼球轉動不太自如、額頭左方斜著一道傷疤、本來稀疏的頭發打上啫喱后一撮一撮地豎了起來。他叫盛榮祥,是“第一高手”盛榮光的哥哥。圈內人管他叫大盛,把他弟弟稱做小盛。
兩人將手里的大紙箱輕輕放下,把“古董”一件一件地亮了出來:一對永樂粉彩瓶,一個乾隆釉里紅瓶,還有兩個康熙青花罐。大盛張口就說,這些高仿品與真品的相似度都在90%以上,“在景德鎮沒有別人能做得出”,而且這都是世界上唯一的,沒有第二件。“我們很講規矩的,只要這件東西能拍出去,我們絕不會再做第二件。”
記者借著賓館里的燈光把幾件仿品看了一遍,稱需要更好的仿品,起碼仿真度在九五成以上的。大盛想了想說:“要不明天帶你去我弟弟的廠子里看看,他那的東西是最好的。”記者便答應第二天下午跟他們一起去,見識一下傳說中的“第一高手”。
李永發后來告訴記者,盛家是景德鎮較早從事高仿瓷行業的,上世紀80年代初,大盛先做出了名聲,后來小盛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兩兄弟曾經為了競爭互不往來,最后大盛為了維護兄弟情誼主動放棄了自己的生意,還把廠里最好的配料師傅“送”給了弟弟。大盛現在主要做銷售,幫弟弟介紹客戶,也做其他高仿廠的生意。
第二天下午3點半,大盛開著一輛銀白色的現代汽車帶著記者出發了。20分鐘后,車停在了一片鬧市中。大盛說弟弟有事正忙,讓我們先去看看小盛個人的陶瓷博物館。這個博物館約有50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主藏元明清三代的瓷器,正是四月好春光,但博物館中卻沒有任何游客,只有一位接待人員守在門口。記者匆匆掃了一圈發現,陳設的100多件瓷器中,除了少數幾件民國時期的真品外,其他瓷器都標明是復制品。
既然打著博物館的招牌,陳設的為何卻都是仿品?正當記者不解時,大盛笑嘻嘻地介紹起來:“這些瓷器都是我弟弟那兒做的,這件明成化孔雀綠釉魚藻紋盤在某拍賣行上拍過,拍了880萬元,當時一個鼎鼎有名的鑒賞家都過了眼的。還有這個九桃瓶,在幾個拍賣公司都拍過,當初光研制就用了3年時間,花了100多萬元呢。你看上了哪件,一會兒到我弟弟那兒再談。”這回記者明白了,這個陶瓷博物館名義上是旅游景點,實際上是一個贗品展銷平臺,在這里光明正大地看完貨后,接下來如果有需要便可以進行幕后交易。
隨后,大盛將記者帶往小盛的公司。汽車開到市郊一處偏僻的巷子停下,眼前有兩幢四層的辦公樓,上面豎立著大大的牌子“盛華”,這就是小盛的公司。在院子的停車棚里,停放著3輛寶馬,大盛說這分別是弟弟、弟媳和大侄子的,說話時他又看了看自己的舊現代,口氣里明顯有些不平衡。
小盛并未出現,一個公司的工作人員接待了我們,他說盛總正在與“北京人民大會堂”來的人談事情,走不開。這個所謂的接待室其實也是一個贗品瓷陳列室,房間的四周擺放著各種器型的瓷器,裝飾很是考究。
大約過了半個小時,小盛還沒有來,大盛有些坐不住了。他出門打了個電話,回來后告訴記者,小盛今天可能沒有時間了,可以改天再來。
大盛悻悻地開車離去,在車上,他告訴記者,小盛之所以沒有出現是摸不準來者的身份。凡是心里沒底的,他都不會貿然相見。而他也根本沒有見什么人民大會堂的人,整個下午是和當地一位領導在一起。
鑒定專家被“鄙視”
“高仿瓷的去向大致有兩類。”南京夫子廟古玩市場的宋則成說,他經營古玩生意已有20多年,對這個鏈條看得很是清楚。他說,這些高仿品一類是流向富豪收藏者的家里,這些一夜暴富的企業家或為投資或為裝點門面、“附庸風雅”,認為自己可以撿漏買到一件國寶,市場上幾百萬元的東西想花幾十萬元買到,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東西也想花幾十萬買。“故宮中都少有的寶貝,你家里卻有很多件,這可能嗎?完全是自欺欺人,心術不正。”
還有一個途徑是直接送去拍賣。“上拍的東西沒有后遺癥,因為拍賣法中規定對拍賣行提前聲明不保真的拍品免責。2008年,瀚海拍賣公司因為拍賣吳冠中畫作的仿品被告上法庭,盡管吳本人認定是贗品,但買主依然敗訴。這樣的大拍賣行尚且不那么可靠,更別說那些小的了,有時一場下來拍品六七成都是假的。”宋則成說。
據記者所知,那些由景德鎮仿造出來的“官窯”瓷器,無論是被富豪收藏還是拿去上拍,都有繞不開的一關:專家鑒定。富豪買貨會找專家把關,拍賣行更是有不得少于5位副研究員的專家鑒定。如果說這兩個環節問題最多,那么專家們的“火眼金睛”面對高仿品,難道失靈了嗎?
記者在暗訪中,每每問到該如何過專家關時,大部分圈內人總是表現出輕蔑的態度。章一敲稱他看過許多電視鑒寶節目,得出的最終結論就是:“專家是狗屁。”“我看那個電視鑒寶都氣死啦,有些專家拿起一件罐子就說‘這是土里的東西’,其實那就是景德鎮出去的。還有些專家看瓷器上的畫面線條流暢就認定是真東西,這太好笑啦!在我們這的作坊里,師傅一天要讓徒弟畫幾十個,小徒弟畫到后來煩了就隨筆一畫,專家倒說筆法流暢、畫面隨意,確定是元代的風格。雖然我們不是什么專家,但比他們的眼光強多啦!”說完章一敲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