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菁英會創會兼名譽主席施榮忻先生與采禾國際集團總裁楊寶祥先生出席博鰲(香港)青年論壇,共同對話探討“亞洲經濟轉型與香港經濟的未來”

上圖為博鰲青年論壇主辦方香港菁英會創會兼名譽主席施榮忻先生與特邀嘉賓:亞洲品牌年度人物、“產融城、一軸兩翼、定制區域經濟多元體”的創新商業模式創始人,采禾國際集團總裁楊寶祥先生
2013博鰲青年論壇9月9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隆重舉行。“博鰲青年論壇”一直被視為亞洲頂尖政、經、商、文化翹楚大熔爐的亞洲重要論壇,此次論壇焦點為“創意青年 創新亞洲:攜手共創美好未來”。采禾國際集團總裁楊寶祥先生作為特邀嘉賓出席此次大會,同時出席的嘉賓分別有: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香港特別行政區署理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張曉明、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周波、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宋哲、香港菁英會創會兼名譽主席施榮忻及香港菁英會主席梁宏正等。


香港特別行政區署理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在大會上致辭
此次會議吸引逾2000名來自亞太地區及世界各國的商界領袖、政府官員、學術界和媒體的知名人士參會代表參與。其中包括:
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明康先生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先生,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齊翔先生
亞洲500強品牌企業、“產融城,一軸兩翼,定制區域經濟多元體”創新商業模式創始人、采禾國際集團總裁楊寶祥先生
摩根大通亞洲投資銀行副主席中國投資銀行首席執行官方方先生
華爾街日報亞洲執行制片人簡佩碧女士
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大學校長托瑪斯教授
德勤中國研究與洞察力中心總監杜志豪博士
美國富瑞金融集團亞洲區主席及全球投資銀行副主席劉小俞女士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新公司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先生
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史美倫女士
北京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袁明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教授
全國政協委員、寰亞綜藝集團主席林建岳博士
CNN國際新聞網絡駐香港亞太區總部主播邱曼怡女士
亞洲開發銀行經濟研究局副首席經濟學家莊巨忠博士
印度工業聯合會印度青聯斯利那加分會前任會長Shazia BAKSHI
高盛直接投資部亞太區聯席主管許明茵
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芮成鋼先生
中國著名導演陸川先生,著名影星張震先生等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先生指出:在全球經濟復蘇依然充滿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向、經濟結構升級已成為各界的共識。但如何把握改革的時機、節奏,沿著什么的路徑,卻沒有現成的模式和經驗可循。新一輪改革,往往是攻堅期和深水區,要有“啃硬骨頭、涉險灘”的勇氣和智慧。在此背景下,本屆青年論壇以《創意青年 創新亞洲》為主題,對青年一代在亞洲轉型和結構改革中的作用寄予了厚望。希望通過各位嘉賓和代表的思想碰撞,在凝聚改革共識的基礎上,為新一輪改革尋找切入點和新思路。
香港菁英會創會兼名譽主席施榮忻先生表示:“金融海嘯后,亞洲國家是全球經濟復蘇重要引擎之一。近年世界各國越趨重視創意產業,深信亞洲經濟體系亦須通過創新尋找增長動力。為此,發揮及培養青年人的創意,才能攜手創建更美好的未來。大會締造了一個思想碰撞平臺,讓眾位領袖和青年一同互相切磋。”

采禾國際集團總裁楊寶祥先生與周文重秘書長、施榮忻先生論壇對話中愉快達成共識。楊寶祥先生認為:面對新的產業革命浪潮,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金融體制改革,優化土地資源結構,推動產業綜合升級等一系列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更多的,創新的發展空間。為此,切實助推“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發展,我率先提出的“定制區域經濟多元體”的創新科學模式,今年,采禾國際集團在全國城市綜合體和城鎮綜合體及其他產業的投資額已達到300億的資金規模。全新的商業模式離不開國際合作、多方合作。分析宏觀亞洲局勢,從經濟、金融、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教育、文化等方面制定方案,利用亞洲優勢動力推動創新,以保持國家競爭力。
“定制區域經濟多元體”以金融為核心,以商業運營為方式,以商貿為樞紐,以產業升級為宗旨,充分發揮“金融、商業、產業”在調整結構、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推動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全新的商業模式推進上下游產業聯動,形成區域集群型發展。逐漸形成“金融投資核、產業延伸環、商業發展帶”的成熟發展結構,搭建一個聯合發展的綜合產業鏈市場經濟圈,一同推進新型城鎮區域經濟多元化發展。
在金融資本領域,采禾國際以切合中國實際的金融平臺為依托,以世銀基金為核心,根據各區域的經濟發展現狀和金融市場現狀,在“政府引導基金、產業基金、項目投融資”等領域為地方政府、企業提供有效的資本組合模式。
在定制商業領域, 采禾國際依托旗下30多個行業平臺公司及全球8000多家優勢商業資源,根據商業空間大小及商業環境的綜合評估,量身定制商業資源。并配合設立的“百億地產投資開發基金”實現地產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共贏的雙向金融供應鏈。
在現代農業領域,采禾國際通過“資本下鄉+技術研發+品牌渠道+產業升級”的創新模式,在“區域特色農業打造、現代農業研發示范孵化產業園建設、物流園區建設”等領域,積極構建集科技研發、生產示范、精深加工、產業孵化、資本運作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鏈。
在新型工業化領域,采禾國際構建的新型低碳產業園,是以“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為基礎,以“創新聯發、金融資本、信息技術”為驅動,以“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品牌”為導向的總部經濟集群產業創新發展模式園區。通過集群式、總部工業經濟的發展,促進全球優勢資源與區域工業產業優勢融合,提升區域產業市場競爭力。
在信息產業領域,采禾國際融合科學運營服務理念,建立廣泛覆蓋和深度互聯的更為先進的信息網絡,打造行業特色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整合構建協同共享的城市信息平臺,實現平安城市、智慧城市。
在文化產業領域,采禾國際通過“融、工、商、展、秀”創新模式,依托地域特色文化,推動文化繁榮。通過系統規劃和構建集文化理念建設、文化創意研發設計、生產制作、創業孵化、文化旅游、信息交流、教育培訓、展覽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產業基地,打造完整的文化產業鏈。
在教育產業領域,采禾國際通過與政府深度合作,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和特點,與政府攜手打造區域教育示范基地,構建教育綜合體,大力促推地方教育事業的發展。
采禾國際的創新商業模式正是新領袖,新政策的積極響應者和推動者。“改革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今天,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已進入提質增效的‘第二季’,后面的故事會更精彩。”李克強總理明確強調。中國經濟正在步入升級版或者說第二季,這意味著要更加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通過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通過改革紅利的不斷釋放,為中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挖掘潛力和創造動力,采禾國際集團將不予余力,一如既往,不斷創新發展,共同延續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同圓美麗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