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我國當代著名畫家,說起這個名字就讓人想起李商癮的七言絕句《夜雨寄北》來:“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當問及他的名字與這首《夜雨寄北》可有瓜葛?畫家巴山解釋說是后改的名字,叫“巴山”,一來紀念自己的家鄉”巴家山”;二來山高氣魄.也為勉勵自己積極向上地生活:三來就應了李商癮這首詩,平添些許藝術家的情懷。

在漢城辦畫展時,一個學生深有感觸地說,畫家巴山先生與我們過去看到的畫家不一樣,他不像畫家,像我們鄰家的老爺爺。巴山戲稱自己在家中是巴燕的“老書童”,出外時是巴燕的”老馬童”.是巴燕的“同窗”云云,皆因巴山為了培養巴燕學畫,他和女兒一塊參加中國書畫研究社書畫班的學習,與女兒一同上課,一起完成作業.一同舉辦書畫展,慈父、嚴師、同窗,巴山一人力肩這多重角色。
講到巴山,就不能不提到有著“神童”般的傳奇經歷,從法國巴黎留學歸國的畫壇才女巴燕。青年畫家巴燕,一個浸潤中國古典文化很深、表面上很現代、骨子里很儒家的女孩子。巴燕,這個讓巴山傾注了畢生心血的女兒,大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之勢。

畫家巴燕1975年底生于北京,現為法國伊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會員。她5歲開始在中國書畫研究社業余書畫學校、北京市少年宮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附中學習書法和繪畫。1994年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99年至2003年,在法國巴黎第一大學藝術系學習西方藝術,獲得學位,同時為巴黎的一些畫家講授中國書畫,很受歡迎。
巴燕作畫善于巧用文思。畫紅梅是“月前帶雪點點紅”,這是巧改前人詩句而來;雪中的白梅香魂縷縷、若有似無,她將它題作“香在無尋處”。好一個“無尋處”,直把白梅的精氣神兒描摹得淋漓盡致;她畫荷是“昨日夕荷”,夕陽中的荷花本就凄清冷美,再加上一個“昨”字,更讓人平添無盡遐思……巴燕作畫時還善于聯想,一個十分抽象的主題,她可以創造出別出心裁的意境,令人訝嘆。
父女兩個聯袂創作,更是難得的珍品。2013年12月15日(周日)上午9時30分,在北京市昆侖飯店即將舉行的國信·藝術2013秋季拍賣會上,共有四幅畫家巴山與其女兒畫家巴燕的作品首度現身。

巴山巴燕為聯合國成立46周年和聯合國維和部隊成立61周年所作
據悉,此次參加拍賣的四幅作品,將以每平尺8萬元的價格,期待落錘于真正懂國畫愛國畫的收藏家。它們分別是父女合作完成的《華池雙麗》和《紫藤群蝦圖》設色明快,用墨酣暢,蝦群怡然游戲,一派天然快樂風光。其中《華池雙麗》約4.6平尺,《紫藤群蝦圖》約為19.2平尺。另兩張巴山獨立創作的同樣以蝦為主題的作品,一幅是精品扇面,33.5*90cm的《蝦扇面》,另一幅為138*69cm的巴老七十七歲的新作《群蝦圖》,盡顯其代表創作風格和深厚的藝術功底。

巴山作品《香滿農家》
本次拍賣將于2013年13日-14日在北京昆侖飯店進行拍賣預展,同期拍賣的還有著名畫家吳冠中、王明明、劉大為、劉炳森等大師的數幅經典作品,熱衷收藏當代畫家作品的朋友不容錯過本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