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3號院博物館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是中國文化建設的目標,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首都博物館館長郭小凌曾表示,要達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現有的博物館數量還遠遠不夠。中國博物館應該伴隨經濟的發展、政府財政收入的增長、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而繼續快速發展。文化強國的實現需要有一些清晰明了的定量指標,公共文化設施的數量與國民人口數量的比例應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
為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的建設,保護、弘揚和推廣民族文化遺產,北京93號院博物館將于6月18日開館,并于當日舉辦揭牌儀式,相關領導、專家、非遺傳承人等各界人士將出席開館儀式。
地處北京琉璃廠核心區域的93號院博物館是以展示、體驗、交流非遺及民俗手工藝品為主,兼顧非遺作品銷售的小微博物館。其展示范圍涵蓋非遺及民俗工藝的諸多門類,毛猴、兔爺、面人、絨鳥、風箏、草編、木雕、內畫、金漆鑲嵌、宮廷補繡等等,無一不是精工細作。
據93號院博物館館長藺煒介紹,93號院博物館是進行非遺和民間藝術傳播和體驗的基地,博物館借助大柵欄-琉璃廠歷史文化街區的傳統民居為受眾打造了一個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體驗、展示和交流的場所。在藺煒看來,博物館其突出的特點是“博”,展示的是“物”,93號院博物館是一座小微博物館,但這座“小博物館”傳遞的卻是“大文化”。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保護民族文化遺產是當今社會的兩個重要課題。服務公眾和保護民族文化遺產是博物館的責任與使命,而博物館又是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堅力量。
對于北京93號院博物館來說,服務公眾和保護民族文化遺產正是其建館目的和立館宗旨。專家稱,對于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發展來說,興建博物館是一種值得嘗試的方式。北京93號院博物館收藏和展示的不僅是民族文化遺產的精品,還有相關的民族記憶和遺產技藝等。通過北京93號院博物館這個載體,可以很好地對民族遺產進行集中收集、保存、展示、展演、研究、傳承和培育,讓大眾在日常中領略民族文化遺產的魅力,讓民族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和發展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