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性”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中國藝術無不強調“書寫性”的重要,可以說把握住了“書寫性”就等于抓住了中國藝術精神的核心。比如中國畫的創作,特別是宋代文人畫興起以后,作畫不叫“畫”,更不叫“繪”,而稱之為“寫”,主張以書法的筆意和筆墨技巧寫我胸中臆氣,追求主觀意蘊的表達;篆刻雖然帶有很強的制作成分,但也非常強調“書寫”的意味,追求以刀代筆直抒胸臆的本真揮灑,明代還提出了“寫意”篆刻的理念。中國畫和篆刻對于“書寫性”的強調,其理論本源與技法依托都源自于書法,然而作為書法本根的“書寫性”卻在當代書法創作中嚴重缺失了,走向泯滅心性地追求技巧的純熟和平整工致的雕琢、修飾甚至制作的誤區,頗有舍本求末之憾。在“書寫性”普遍缺失的當下,喬宇的草書卻牢牢地把握住了這一精神核心。

喬宇草書
“寫”在許慎《說文》中釋為:“置物也……按凡傾吐曰寫,故作字作畫皆曰寫。俗作瀉者,寫之俗字。”由此看來,“寫”有傾吐之意。《韻書》將“寫”釋為;“輸也”。清•周星蓮在《臨池管見》中將“輸也”注為:“輸我之心。”故“寫”有傾吐、抒發、表達、傳輸之意,是由內而外的主觀輸出的狀態,表現到書法上,自然就是書家情感意蘊和精神狀態的外化表達,只是借助書法的形式來表現而已,其核心內容還在于書家內在意蘊的抒發,而非筆墨技巧的故弄玄虛,然而大多數人僅停留在書寫技巧的表層,而沒有深入到精神深處,所以很難有扣人心弦的作品產生。
喬宇對當下書法的這種現狀有著清醒的認識,他的草書自然有其不同之處,他有著全面的草書修養,從他的作品不難看出張芝的酣暢清揚、“二王”父子的典雅俊逸、張旭的癲狂起伏和懷素的圓轉悠長;以癲張醉素、張芝“二王”的草書鑄其基,又廣之以顏真卿的沉雄圓厚、米襄陽的跳躍騰挪、黃魯直的疏放奇宕以及祝枝山的勁健恣肆。這種縱向深入的草書經典研習使他對草書的發展脈絡有著更清晰地把握,也夯實了他草書的基礎,他草書的表現手法自然也是全面而豐富的,這些技巧只是他借以表情達性的手段,這些技法的獲取在于他內在情感意蘊的抒發,所以他的草書并沒有停留在炫技的層面而是深入到他的心靈深處,其作品自然是感人的、有深度的。
“書寫性”除了強調情感意蘊的自然真實表露之外,還體現在對書寫節奏的微妙把握。書法用筆的起承轉合和墨色的自然變化都是隨著書寫的行進而展開的,這些帶有情感意蘊的書寫形式隨著時間的推進保留下來,這使得書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強的時間性,當然書法的時間性不是獨立展開的,也不是一味順暢的,書法時間性的延展還受到空間分割的制約,這就產生了書寫的節奏,“節奏,謂或作或止,作則奏之,止則節之。”(《禮記•樂記》),節奏就是行與止的關系,是有規律可循的抑揚頓挫、承續轉合。草書尤其依賴于節奏的展開,然而草書的節奏易在行云流水般的牽連環轉,難在節制;易于疾速,難在遲緩;易于行進,難在停留。喬宇對于草書的書寫節奏有著敏感的把握,他的草書沒有一味的連綿疾速,也沒有突兀的韻律變換,而是表現出有節制的、充滿自信的游刃有余的狀態,正所謂:“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喬宇草書
“書寫性”還體現在對既定規則的解脫而表現出合理的自由性。書法是以漢字為表現對象的,漢字特有的構型原理及其固定的形態特征在常用漢字的華人印象里形成了固有的模式,這些固有的模式使我們對漢字的構型形成了惰性,使我們依賴于漢字的自然構型,這種依賴性和書法的既定規則就增加了書寫自由的難度,但是書法又要表現情感和性情,所以只能“戴著鐐銬跳舞”,既要遵循書法的既定規則和漢字的固有形態,又不能被其所限,而是要從中解脫出來合理的、自由的自我表述。喬宇的大草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到位,沒有完全被草書固有的形態構成所限制,而是在既定規則之內表現出極大的自由,他單字的造型、整體章法的構成以及墨色的運用,都表現出與前人決裂的勇氣,表現出對原有形態的重新塑造,表現出擺脫種種限制的高度自由。
喬宇對于書法是有抱負的,他的生活中只有“書法”二字,每次和他的談話都繞不開“書法”這一主題,除了書法他似乎什么都不在意。盡管他非常年輕,但是他已緊緊抓住了“書寫性”這一核心精神,我們完全有理由期待他的未來。
(梅躍輝,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博士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喬宇簡介:

喬宇
喬宇,1988年生于山東濟寧,現為四川大學美術學書法創作方向博士,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書法創作方向碩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文物學會會員,北京大學、國家圖書館兼職講師,上元雅集成員。
2011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書法系,獲文學(書法)學士學位。在校獲教育部“國家獎學金”、北京師范大學“專業一等獎學金”、北京師范大學“三好學生”、北京師范大學書法“堅凈獎學金”等。同年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攻讀美術學書法創作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為胡抗美先生。2014年畢業獲美術學(書法)碩士學位。2015年考入四川大學,攻讀美術學書法創作方向博士研究生,導師為胡抗美先生。論文及作品發表于國家級中文核心期刊《中國書法》以及《書法導報》、《書法報》等專業刊物,《中國書法》雜志曾做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