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藝術網訊(袁艷 崔桂武/ 文 梁玉璽 左繼明/攝影):日前,沈陽師范大學附屬藝術學校在星河劇場成功舉行了“生聲不息”——王旭、秦陽演唱演奏會,沈陽師范大學500名師生觀看了演唱會。

演唱演奏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京劇清唱,王旭和助演嘉賓傾情演唱了《洪洋洞》、《上天臺》、《空城計》、《楊門女將》等十個京劇選段;第二部分為京胡獨奏,秦陽演奏了《京胡曲牌聯奏》、《西皮隨想》、《月夜》等三支曲子;最后一部分為京劇彩唱,表演了奚派代表劇目《哭靈牌》。王旭和秦陽的精彩演唱、演奏,將京劇藝術的獨特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不斷將演唱、演奏會推向高潮。
“生聲不息”王旭秦陽演唱演奏會,是附屬藝術學校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7月11日印發的《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附屬藝術學校貫徹實施實現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目標的 “三名工程”(名師、名品、名生)的重要內容。旨在通過以教師個人的演唱、演奏以及作品展演、展示,培育和打造“名師”,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水平,形成高水平的師資梯隊和骨干教師群;以“名品”的創作和展演,推出教師的教學實踐成果,彰顯學校的文化內涵與科研實力;以“名生”的數量提高與質量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從而逐漸實現沈師大附屬藝術學校“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發展目標。

青年教師王旭在京劇演唱會上演唱(攝影記者:梁玉璽)
自“三名”工程實施以來,附屬藝術學校持續加大經費投入,舉辦系列活動,重金打造“名師、名品、名生”。先后舉辦了“藝海放歌”——教真玉獨唱音樂會、影視表演與傳媒教學部青年教師《品·讀》、“生聲不息”——王旭、秦陽演唱演奏會,打造名師;舉辦了少數民族藝術傳承原創劇目演出---北國民族音畫《天籟神曲》,打造“”名品;舉辦了民族器樂教學部學生楊明二胡獨奏音樂會、米本采加畢業鋼琴獨奏音樂會,打造“名生。”
王旭是沈師大附屬藝術學校86屆優秀畢業生之一。2008年師從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建國先生學習奚派藝術,2012年以人才引進方式調入沈陽師范大學附屬藝術學校工作,現任戲曲劇目室教研室主任。
秦陽是該校98屆優秀畢業生之一。曾先后師從王鶴文、吳炳璋等京胡演奏家,學習各流派劇目和京胡獨奏曲,曾為京劇名家楊建忠、高鳴鳳等伴奏,現為我校京劇教研室的教師。
王旭、秦陽兩位老師都有著十幾年的舞臺實踐經驗,回到母校任教后,他們將豐富的舞臺演出經驗與教學內容郵寄結合,體現出較強的教學能力。在努力提升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的同時,兩位老師一直在各自的領域里不懈的探索,將寓教于演的教學理念融注到教學環節當中。本次“生聲不息”王旭秦旭演唱演奏會對于加強我校京劇教學與演出實踐、提升教師隊伍、形成骨干教師群和名師培育工程都將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青年教師秦陽在演奏會上演奏(攝影記者:梁玉璽)
附屬藝術學校是一所國家公立學校,伴隨著共和國前進的步履,已經走過了近60年的風雨歷程,在幾代人不懈耕耘的田園里,已是桃李芬芳,碩果累累,王旭、秦陽兩位教老師就是眾多優秀畢業生的代表之一。
附屬藝校自1959年建校以來,京劇表演和京劇音樂專業就一直是我校的標志專業,教師們的辛勤耕耘,使京劇表演專業在各級各類國家級大賽中摘金奪銀,特別是在CCTV全國戲曲院校京劇學生電視大賽、文華藝術院校獎——全國戲曲大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藝術專業技能賽項戲曲表演專項)等國家級賽事中獲得金銀銅獎,并承辦了兩屆文華藝術院校獎——全國戲曲大賽,展示了我校京劇專業不俗的實力,現專業教學水平評估位于全國前列。
附屬藝術學校始終堅持在確保常規教學的基礎上,為師生創造更多的舞臺實踐機會。學校師生積極參與各項演出賽事,同時還走出國門,出訪歐、亞、非等國家。先后赴前蘇聯、意大利、澳大利亞、瑞典、日本、南非、吉布提、韓國等近20多個國家及港澳地區訪問演出,共完成近千場次的演出任務;其中2005年10月由我校京劇表演專業學生組成的遼寧省青少年京劇團,代表遼寧省在北京長安大劇院舉行三場專場演出,受到首都觀眾的熱烈歡迎,也得到專家們的首肯。
伴隨我國文化藝術事業的蓬勃發展,學校堅持以“教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為出發點,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為推動附屬藝術學校中等藝術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做了大量嘗試與探索,開辟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藝術教育之路,現如今附屬藝術學校正向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藝術院校這一宏偉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