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長城、吃烤鴨、游故宮、逛潘家園”,這是20世紀末21世紀初國外游客來國內旅游的重要項目。其中頗為特殊的一項,就是潘家園。
“尋寶”“撿漏”,讓文玩愛好者們,對潘家園趨之若鶩。但如今,文玩撿漏除了早起趕去潘家園,還有了新去處——拿出手機,動動手指,逛逛微拍堂。
潘家園:人潮涌動在“尋寶”
得益于各類傳奇的“撿漏”故事,鼎盛時期的潘家園日均有超過十萬人在尋寶,到了周末“攤市”人數更多。除了全國各地的收藏愛好者們,還有各路外國友人混跡其中,其中不乏政要富豪。
在新世紀,潘家園憑借其豐富的古舊物件、傳統的交易方式,以國內最大古玩市場之一的身份活躍在世人面前。與之對應的,是潘家園逐漸擴大的體量——近5萬平米的占地面積、超過1萬的商家小販和數十億的交易規模。
傳統文玩市場遇見電商
作為文玩圈符號的潘家園,匯聚了蘇州繡品、東陽木雕、景德瓷器、宜興紫砂、新疆白玉、曲陽石雕……等各地特色工藝品,每天都有人千里迢迢慕名而來,為潘家園帶來日均五六萬的人流量。
然而,在互聯網電商不斷發展的當下,文玩行業享受的互聯網發展紅利卻很少。究其原因,是文玩行業的藝術品定價缺乏標準、行業信息嚴重不對稱,對普通用戶來說門檻很高,“學費”很貴。
因此,相較于其他獲得互聯網賦能而飛速發展的行業來說,傳統文玩行業受限于空間、時間因素,顯得有些“止步不前”。
微拍堂:線上“撿漏”新地標
在電商已經走入千家萬戶的時代,幾乎所有的商品都可以通過網絡購買。但對文玩愛好者來說,想要享受電商紅利,面前依舊阻攔著“怎么買賣”“怎么定價”“怎么交流”“怎么辨別真假”等痛點。
對于這些問題,有一家專注于文玩藝術品在線競拍垂直領域賽道的互聯網公司——微拍堂給出了解決方案。
微拍堂App首頁
通過打破時空限制的互聯網模式,微拍堂從消費級文玩藝術品入手,覆蓋玉翠珠寶、書畫篆刻、茶酒滋補、紫砂陶瓷、工藝作品、花鳥文娛、文玩雜項七大類目,滿足文玩藝術品愛好者需求的同時,也降低了入場的門檻;針對文玩藝術品定價困難的問題,微拍堂采取了拍賣模式,將定價權交給買方用戶;聯合二十多家權威鑒定機構,開發“鑒真閣”;邀約一線權威鑒定師,上線“鑒寶社區”,幫助用戶不受時空限制在線鑒寶,辨識文玩收藏品真偽。
微拍堂為文玩愛好者們打造了一個交流、分享、學習、鑒寶的社交平臺,讓文玩藝術品愛好者在線享受鑒寶、拍賣、撿漏樂趣,文玩交易不再僅限于潘家園這樣的線下市場了。
正式上線四年以來,微拍堂已匯聚了超過4000萬的活躍用戶和30萬的入駐商戶,2018年交易額已突破240億,足見文玩行業與愛好者們對于這種創新模式的接受程度。如果說潘家園是線下文玩愛好者的“朝圣地”,微拍堂儼然已成為線上“撿漏”“尋寶”的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