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在线app/日本韩国在线观看/91亚洲人/全视频

用名戶 密  碼 會員注冊 | 忘記密碼
·本站首頁 ·加入收藏 設為主頁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

古代卷
  • 姓名:
  • 朝代:
  • 省份:
現代卷
  • 姓名:
  • 類別:
  • 省份:
本站 > 名家 > 畫家 >畫家訪談> 正文

著名畫家葉有良:畫家要有靈性,要有與眾不同的品質反映在作品上

來源: 中國國家藝術網   2023/7/25   作者:雪晴   地點:北京

“畫家要有靈性,更要有與眾不同的品質反映在作品上。”——葉有良

當過14年軍人、14年老師;喜歡畫女人的背影和蝴蝶;善交際,廣交各路朋友;思慮超女、拆遷歷史遺跡、酒后駕車等社會現象;向往大自然,竟自己建起了一片“世外桃源”……

鏡頭組接,記者走近著名畫家、北京圣東方美術館館長葉有良,在蒙太奇式的愉快交談中知悉那“富有使命感”的非常藝術軌跡。

定格:《浮塵》、《北京胡同》

“中國人應當有文化自信,我們應把優秀的文化基因傳至內心,創作出代表自己、震撼世界的作品。”出于對傳統文化的喜愛,葉有良常將中國古典元素和現代時尚元素結合起來,在作品中委婉訴說他對歷史與當下現狀的思考,形成一種獨特的唯美風格。

2002年始,葉有良多年堅持創作《浮塵》系列巨幅作品。畫面中無法辨認的頭戴防毒面具的人物游走于中國標志性傳統建筑(如北京胡同),與飄忽閃爍的碩大蝴蝶共同營造超現實的夢境,代表了后工業時代文明下一種無信仰的集體盲目和精神缺失,透露出畫家對生態自然和心靈自然的渴求。“‘奶粉事件’之后就不畫了,《浮塵》已經起到征兆和警醒的作用。”葉有良告訴記者。“我第一次去西雙版納是在1981年,那時的美好令人難忘,后來每去一次衰減一次,現在經過那里總不忍走近,怕記憶再遭破壞。”面對人與自然關系失衡的事實,他的言語中透出懷舊感傷的情緒。

“歷史遺跡能讓人肅然起敬,北京老胡同藏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故事,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文化底蘊。”說起北京胡同,葉有良深情款款,“我四五歲就同父母從河北來到北京,現在畫的多是過去的記憶,除了緬懷,還想給人以更深層次的思考。”他新近創作的中小尺幅作品《北京胡同》系列畫面溫潤雅致,多是蝴蝶翩翩下時尚人物走過悠長老街的霎那記錄,靜謐中卻又意味深長。葉有良將以往作品中濃重的社會批判情結巧妙處理,悄然轉化為對悠久文化的追尋與向往。

角色:14年軍旅畫家

挪威作家比昂松曾提出要向創作出“健康而又高貴”作品的作者致敬,他認為作家必須為自己的作品擔負起“道德責任”。畫家亦如是,一下筆,就應該有精神含量。葉有良關注社會現實問題的創作習慣,與他有過的14年軍旅生涯息息相關。在軍隊環境中,畫家更講究責任心與使命感,要求與時俱進,密切聯系實際。

與那些“兩耳不聞窗外事,躲進小樓成一統”的畫家不同,葉有良強調畫家的“社會責任感”。他認為,只有以入世的態度觀察這個世界,才能創造出具有永恒藝術魄力的作品。轉業之后,他在記錄現實之外,更多的是將社會責任一筆筆刻畫在筆端。2003年,葉有良創作的有著女人背影的版畫作品《十五的月亮》,以一種古典唯美的氛圍表達對社會各種利益關系的隱憂,被稱為版畫界的經典之作。

這位崇尚“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硬漢篤信“三年可以培養一個暴發戶,但培養不了一個貴族”的莎翁言論,他倡導提高“所有孩子”的美學素養,讓文化藝術引領年輕的一代成為“精神貴族”,認為藝術可以“成教化,助人倫”,也就是弘揚真善美。葉有良時刻關注著社會,是一位投身于現實社會的創作者,而非孤芳自賞、不食人間煙火的畫家,其創作包含了不少批判性議題,表達畫家對時代與社會的深切思考。在早期的《阿Q.北大》、《超人.超女》等作品中,他將經典文化符號與流行文化符號并置,表達了對現代社會文化斷層的憂慮。對于當前為數不少的酒后駕車事件,葉有良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可以在作品里自由,但社會秩序還是要遵守的。要學會克制自己,絕不能貪一時之快給他人的生命帶來傷害。”

有位名家說過:作為一個現代人,你就有使命和任務,至于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是無所謂的,這個任務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與現存世界的聯系而產生的。“也許是當過軍人吧,總覺得承諾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誠實講信用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針對當前有些畫家既委托他人經營作品、本人又私下賣畫的現象,葉有良認為,做人像踢足球,可以積極拼搏、努力進步,但不能越位,畢竟無規矩不成方圓。

廣角:好博覽·喜交流

采訪時,記者看到葉有良的桌上擺著一套記載藏傳佛教中“實踐佛法”代表人物的《米拉日巴大師集》,于是問起了讀書的事。他告訴記者,看書是一種很好的精神享受,可以“補缺補漏補趣”,為此還經歷過“撞電線桿”的囧事。原來,葉有良多年來堅持讀書,博覽了不少古今中外名著,他相信“畫家要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單說《世界是平的》這本書,他就認真看過好幾遍。他還喜歡蘇珊.桑塔格、陳寅恪、杜拉斯等人的書,但堅決不看“講權術和計謀”的《三國演義》。

都說藝術家個人意識太濃,不喜與外界交往。葉有良卻不同,他洞悉大千世界,廣交各路朋友,其義氣和誠懇周到有口皆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喜歡跟兩三歲的小孩玩,說“那種童真正是大人所缺少的”,還善于從平凡的小人物身上悟出大道理。2000年,在北京平谷的梨樹溝,他結識了一位喜歡遠望夕陽的老人。那時老人已70多歲,孤苦伶仃,還患有嚴重的矽肺病,按理說十分需要救濟。然而,老人屢次以“山上食物多,我不能要別人的東西”為由,堅持認為可以自食其力生存,友善拒絕他人的幫助。直到2004年的冬天,在葉有良的勸說下,老人終于第一次答應可以接受一些“米和面”。但當葉有良興沖沖把精心準備的一大袋食物送到時,老人已經去世。

“我常自問,在我無依無靠的時候,是否會有那樣的高貴品格和意志力。”葉有良告訴記者,他一直想畫下這位讓他感動和震撼的偉大老人,但每每動筆,又怕“畫不出那種尊嚴和信念”。說到這里,也許有人會納悶,葉有良怎么會和窮鄉僻壤的老人相識相知呢?這,就得從他2000年暫時退隱幽僻山野的事開始說起了。

外景:木版人俱樂部

遙遙世外,絕色人間。在景色秀麗的北京平谷,有一處掛著“木版人藝術家俱樂部”牌子的清幽院落格外引人注目。有道是“山清水秀湖洞水畔,平谷雕窩木版人家”,此地上仰石林奇觀,近倚清泉溪流,以田園式藝術風格為建造主題,與青山相看兩不厭,堪稱“建在大山腳下的石頭房、木板屋”。而這一切,竟是葉有良投資、設計、興建的。

原來,除了畫畫,他對建筑也頗為在行。閑坐清幽庭,悠然自在心。葉有良認為環境優美且貼近自然的住宅才是生態的住宅,而將合適的房子建在合適的地方,讓建筑本身“像從地里長出來似的”,這種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就是藝術。占地17畝左右的“木版人藝術家俱樂部”有質樸的外觀造型、抽象的雕塑、野性的木制家具、可隨意涂鴉的行為藝術餐廳、設計別致的房間,散發著深厚的鄉野趣味和藝術氣息。

攜清風縷縷,掬一泓碧水,邀萬頃藍天。記者來到“木版人藝術家俱樂部”時正值雨后天晴,悄悄探出頭的陽光趕了個晚集,與這庭院親切照面,夕照下的轆轤更是與木屋相映成趣。“年輕藝術家可以在這實習,對于一些貧困生我們一分錢也不收,我希望能夠幫助那些認認真真探索藝術的人。”葉有良告訴記者,每年都有藝術院校的學生、著名的畫家、老藝術家到這里進行繪畫方面的藝術創作和技藝研修。“木版人藝術家俱樂部”已被授牌為“清華大學藝術實習基地”、“中央美術學院世界美術科研基地”、“平谷區文化藝術創作基地”等。在這里,藝術家可以盡情享受大山中的寧靜與清新,把自己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沉浸于上佳的創作氛圍。

如今,葉有良不僅在平谷的山里鉆研藝術,在宋莊也擁有自己的圣東方美術館。可以說,他既注重交流溝通,又清醒地保持著自身的思考,從未脫離過當下的現實。(文/雪晴)

暫無留言:

留言內容: >>更多留言


本站藝術名家官網優惠搶駐中!

歡迎藝術名家注冊藝術家會員,開通自己的官網,上傳自己的佳作和內容。
QQ:271692909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誠邀入編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可以刊登藝術名家生平簡介、代表作、目前市場行情、收藏潛力等
QQ:271692909

本站各省市代理商火熱加盟中!

要求:人品好,熱愛藝術事業,有一定的藝術圈人脈、懂經營管理的創業型人才優先。
QQ:271692909

推薦名家

朱浩云

蘇金成

敖日力格

魏謙

吳厚信

夏洪林

宋建文

鐘文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招聘服務| 投稿須知| 友情鏈接| 版權聲明| 網站調查| 證書信息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