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逝世之后,他的原作真跡究竟能升值多少?對此,記者采訪了成都資深收藏家方先生,他說:“僅以吳老的版畫為例,兩年前吳冠中的普通版畫大概10萬元左右,現在已經起碼翻了一倍。吳老去世,他的所有作品肯定還要繼續增長。”2007年底,四川美術家畫廊舉行了一次規模不小的吳冠中版畫展,由于參展作品全是大師原作1:1比例的簽名版,當時這些版畫的價格也不算太貴,所以展覽期間銷售出去不少。成都收藏家方先生就是那時收了吳冠中的《交河故城》和《紫藤》版畫,他說:“《交河故城》是吳老一生中最經典的畫作,曾拍出4070萬元的天價,而該作品的版畫印了99張,當時在成都賣10萬一張,現在已經漲到20萬了?!蹲咸佟诽柗Q印了99張,但實際上只印了50張,所以稍貴,當時是12萬,現在也有20多萬了。”
融匯中西被譽“美術界泰斗”
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著名國畫家薛亮曾被吳冠中的彩墨畫《高昌遺址》、《火焰山》、《雙燕》等深深打動,“都是觸及靈魂的作品”。在當時萬馬齊喑的大一統美術理論下,吳冠中首先提出“形式美”,“使大家看到了藝術本體的美感,所以,他是推動東方繪畫向現代形態發展的一個承上啟下的人,一個近代的啟蒙者。”
薛亮稱,“吳冠中是當代美術界一個泰斗級人物,他畢生從事繪畫事業,為東方繪畫的發展開拓了很多可能性,給后人以很多啟發。他融合了東西方文化中比較優良的基因,加上他個人的天才,進行了能動的有機的組合和改良,創造出了他自己鮮明的符合我們時代審美的風格化的作品”。尤為難得的是,他無論逆境、困境,“始終保持一顆藝術的赤子之心,即便到了晚年,他仍然保持旺盛的創造力和具有很高深度的藝術思辨能力,藝術創作的火花四濺”。這樣一位“為藝術理想奮斗了一輩子的人”,即便藝術觀念上有過激的東西,“也不乏中肯之論”。
與不少人認為吳冠中油畫勝過國畫的看法不同,薛亮認為其油畫“未脫掉技巧概念,反而是其彩墨畫,筆墨的揮灑間表達了他內心的世界,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吳冠中晚年畫的很多半抽象作品,薛亮認為很有探索性,“可惜天不假年,這是中國美術界的一大損失。中國美術從此失去了一個引路人,一個很好的精神導師。他的作品、他的藝術必將在中國藝術史上留下極其重要的一筆”。令薛亮尤其尊敬的是,吳冠中把畢生精品都捐獻了出去,“這樣的情操,不是一般藝術家所能達到的。”至于他的一些炮轟言論,他認為背后有人在推動、炒作,但“吳冠中是正派人,他口無遮攔,有話直說,不要用俗人的眼光看他。”
飽受困擾曾自言“不想做畫家”
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著名油畫家陳世寧聽到吳冠中去世的消息,非常震驚,嘆息道,由吳老題名的“江南如畫”油畫展畫冊還沒來得及給他送去,本想過幾天去拜訪他的,“他是當代中國最偉大的畫家,最了不起的畫家”。
2001年,時為南藝美術學院院長的陳世寧初會吳冠中,這位為藝術奮斗了一生的老人正在招博士,看了陳世寧的作品后,他非常高興,說:“好,你到北京來,我們一起殺出一條血路”。但去年再見面,吳冠中竟凄然說出“我不愿意做畫家,我也不愿意別人把我當畫家”,可以想見,他放膽直言后所遭遇的精神壓力。
在去年蘇天賜的北京遺作展上,吳冠中有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人都是要走的,有的人走了沒留下任何東西,有的人留下了腳印,蘇天賜留下了深深的腳印”。而在陳世寧看來,吳冠中留下的豈止是深深的腳印,“他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在中西融合這條路上,他走得很遠,很有成就,在他之后,會有更多的人走上這條路。因為我們是油畫家,所以要把西方地道的油畫學到手;又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所以要畫出中國味道的油畫。”
陳世寧說,吳冠中所開創的中西融合之路,是會后繼有人的,“他在繪畫的形式美上的探索非常顯著。比如他畫江南,既是江南的,又是高度提煉概括的,是在完美把握自然對象后,又超越了對象,師法自然,超越自然,最后走出自己獨特的風格”,陳世寧最后用一句話表達自己的無限仰慕:“非常敬佩他的藝術成就,非常敬佩他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