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迎新近照
藝術簡介:
梁迎新,字應心,號漢廬、晉風堂主。天津工會管理干部藝術學院書法篆刻專業,中國美院書法高研班,職業書法家。師從張建會、楊鳳儀、高昭業等教授,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會員標號10758》、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修武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寧城書畫院院長、政協委員。其作品多次在《書法報》、《中國書畫報》等專業報刊發表。
作品被河北廊坊世界名人村國際碑林收藏、當代藝術名家大觀園碑林收藏、第二大碑林云南省文山碑林刻碑等收藏。
作品入展:
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六屆中國書壇新人新展;
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書壇首屆篆書展覽 ;
中國書法家協會全球華人書法邀請展 ;
第三屆“商鼎杯”全國書法篆刻賽優秀獎;
全國“唐詩宋詞元曲杯” 書畫大賽二等獎 ;
首屆山西“ 德運杯“國際書畫大賽優秀獎;
全國“公務員杯”書法繪畫篆刻展優秀獎;
全國首屆“四堂杯”中國書法精品大展;
首屆“展鵬杯”全國書畫精品展;
第二屆“ 嵩陽杯”書畫精品大;
中國寶豐第四屆文化節全國書畫展;
首屆廣東“觀音山”書畫邀請展。
慶祝建國60周年反腐倡廉書畫展(一等獎)
首屆貢蓮皇杯全國書法大獎賽(優秀獎)
魅力鄭州書畫精品展(優秀獎)
第二屆海內外知名書畫家邀請展(三等獎)
文字之都.魅力安陽貞元杯全國書法大賽
魅力焦作.和諧計生書畫展《一等獎》
篆書之名實及種類,自古以來學者紛紛探究。秦書八體、王莽六書終究不過是體和用的問題。王愔《古今文字志目》中有“古書三十六種”除古文篆、大篆、隸書、草書、行書等,其余各種篆書名稱,大都屬于小篆體系,只是應用途徑不一樣,樣式略有區分。宋人夢英有《十八體篆書碑》傳世,其言雖為“十八體”,實亦為所用不同而已。古人的這些資料為我們了解篆書提供了直接的參照。但這其中均無“玉箸”、“鐵線”之稱。
小篆之書寫至唐、宋間,李陽冰、徐鉉、徐鍇、夢英等獨具樣式。朱長文《續書斷》言李陽冰:“當世說者皆傾伏之,以為其格峻,其氣壯,其法備,又光大于秦斯矣。”李陽冰由李斯《嶧山碑》出,變古法,出新意,自成一宗。朱長文又言徐鉉、徐鍇、李無惑等人俱得陽冰法,真可謂深識此道者。不得不說李陽冰乃是自李斯后又開篆書書寫之新式也。后又有徐氏兄弟重新書寫勘定《說文解字》,《嶧山刻石》再次摹刻,影響巨大,直至今日。后人所言“玉箸篆”、“鐵線篆”大體由此類演化而出。
今日展賽書小篆者大體有三:以清人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等為師法的一類;以李陽冰及宋刻《嶧山碑》等相近風格的“玉箸篆”、“鐵線篆” 為一類;以吳昌碩、朱復戡等變化而出的為一類。今日所言“玉箸篆”、“鐵線篆”本屬同宗,均由李陽冰化出,只是書寫方法不同,線條表現略有差異罷了。“玉箸篆”、“鐵線篆”又自王澍改變古法,至王福廠、陳巨來等皆有不同的發揮,越來越接近極致的精美。時至今日,這種極致的書寫方式需要很好的文字修養和線條書寫功力為根本,非庸手之所能。河南修武梁兄迎新,即善此類篆書。
迎新兄曾求學中國美術學院,勤于書事,精讀《說文》。吾最喜其篆書對聯,結字工穩,用線挺拔,再配以其二王一類的小字行書,真是極近雅致。未與迎新兄探討,竊以為其是以王澍、王福廠一類為根本,取之獨特的用線方法,來重塑宋刻《嶧山碑》的結構。所以其篆書結構平正中略顯修長,線質纖細而能挺健,非一日之功而能為。迎新兄待人真誠,于生活中亦有幾分儒雅,于其書中吾亦窺得幾分。
再之,迎新兄精研此道已久,可謂“法已備”,如能再于朱長文所言“其格峻、其氣壯”中得之一二,并假以時日潛心于文字學,追本溯源,豈不更有佳境、不知兄以為弟所言然否?
作品賞析

游仙詩《嵇康》134×34cm×4

對聯:泉石激韻林籟結響,云霞雕色草木賁華 138×34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