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在线app/日本韩国在线观看/91亚洲人/全视频

用名戶 密  碼 會員注冊 | 忘記密碼
·本站首頁 ·加入收藏 設為主頁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

古代卷
  • 姓名:
  • 朝代:
  • 省份:
現代卷
  • 姓名:
  • 類別:
  • 省份:
本站 > 名家 > 書法家 >書法名家訪談> 正文

劉曉迎:提筆有出處 落墨見功夫

來源: 中國國家藝術網   2015/11/20   作者:趙國麗   地點:北京

書法家

在的微信的簽名里,寫著“墨與雪,黑白兩道的癡者”。“墨”指書法,“雪”指滑雪,這兩樣他都玩的不亦樂乎。實際上,他還熱衷收藏、鋼琴演奏......愛好雖多,但只有書法是其“一生摯愛”,他每天都會一大半的時間在寫書法上,就連去外地的時候,也不忘將自己的紙墨筆硯放進行李箱里,對此,他解釋說:“從小到大,書法一直伴著我,它已經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1964年出生于北京,從小受父親薰陶學習音樂,受祖父的敦促練習書法。而后又在舅舅葉選寧的一路指導下研習書法,其間得到、等諸多前輩以及書界好友的點撥指導,多年來筆耕不綴,恪守“提筆有出處,落寞見功夫”的書寫原則,如今一晃已有30余年書法研習生涯。

寫到這里,你或許以為是一個學究式的書法家,然而并不是。要知道,他不光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后赴美留學,而后又到日本進修書法,還曾經是中國滑翔傘國家隊教練,在這開掛的前半生里,他經歷了多次的跨界,見過了太多浮夸,所以,在他眼中,“不管你從事哪一行,真功夫你得讓別人看見”。

《隔浦蓮近拍》  223cmx53cm 2015年

墨的癡者

雅昌藝術網:您在您這么豐富的經歷里,書法是否僅僅是一種愛好呢?

劉曉迎:書法是我的愛好,但是已經愛好的跟自己的職業差不多了,可以說是最愛好的事情。

雅昌藝術網:聽說您從小在祖父的敦促下開始練習柳體?

劉曉迎:是的,但是小的時候我特別淘氣,祖父一走我就跑了。那時候練字、彈鋼琴都完全是被動學習。再加上小時候正趕上文革,所以基本上是沒怎么好好地練字。

雅昌藝術網:從接觸書法,到真正迷戀上書法是在什么時候?

劉曉迎:其實真正自己主動地練習書法都到80年代了,80年代我老看舅舅寫字,由于受到他的熏陶,就無意中就又拿起筆來,一練就練了三十年。

雅昌藝術網:在研習書法的過程中,誰對您的影響比較大?

劉曉迎:應該說還是我舅舅,我自從練字以來就得到他的鼓勵和教導。每隔幾個月,他就讓我把那段時間寫的東西拿去給他看。到了之后,他就把作品往墻上一掛,然后悶在那兒看,看一會兒再和我說什么地方寫得不夠好。有一次,他看了好一會兒,覺得這里寫的不好,那里寫得不夠,然后問我用的什么工具,接著他說,你這個用的工具不對,你寫草書,得用鋒。我問,用多長的鋒呢?他就從屋里拿出三根筆來,那鋒有這么長,屬于特號長鋒。所以,大概是在我20多歲的時候,就在他的影響下換用現在練字用的這種長鋒。

另外,他定期就會讓我去買一些不同的書來看。從古文《說文解字》開始,然后也有一些詩詞方面的書,當然還有一些帖。其實每次去我舅舅那兒,他都給我講很多,我就回家去琢磨,練,幾個月后我再拿寫的東西給他看,幾十年來一直這樣循環。起初一直是遭罵的,他會說“練了這么幾個月不見你什么長進”之類的話。直到六七年前,老爺子才對我鼓勵多于責備,會說“嗯,最近一段進步不小”,我覺得那個時候,就說明我的字在他那里能夠慢慢入眼了。

 《荘昶詩》 165cmx49cm 2015年

習承傳統

雅昌藝術網:除了舅舅之外,還有誰影響了您書體的形成?

劉曉迎:其實我學書學的特別雜,從古到今,好幾十位大家都對我有影響。像楷書我練過柳體和歐體,行書我基本上是學二王。草書學過張旭、懷素、王鐸等人的。還學習過很多當今的我認為寫的好的大家。

雅昌藝術網:在這些大家中,您最喜歡誰的書體?

劉曉迎:喜歡趙孟頫的趙體,為了臨趙孟頫的字,我連皇上的字都臨過。

雅昌藝術網:臨皇上的字?

劉曉迎:乾隆是學趙孟頫的,恰好那時候買過一本乾隆的帖,于是就開始臨皇上的字。曾經因為這點還受到家長的批評,認為我應該練顏體,但是,我就是喜歡趙體這種比較秀美的字。現在看來,臨的雜,我倒是覺得挺好的,臨得多,你見的也多,這樣容易形成自己的風格,使你不至于局限在某一個人的書風里邊。

《同題仙游觀》 179cmx48cm 2015年

雅昌藝術網:聽說您還師從過、這兩位前輩。

劉曉迎:是這樣的,我從小老在這兩位老師家玩兒,經常用調侃的方式來跟我聊書法,兩個人對我書法的批評都特別直言不諱,看了我的字以后,就說,“你這個這個不行,你這個字都是太秀美了”之類的話,告訴我應該“把個別字寫得再丑一點,這樣會寫得更有味道”。其實對我影響不光是在書法上,在為人處世上我也受益匪淺。永玉老伯他特別謙虛,他說“我不會寫字,我這個字就是跟著混的。”但其實他字的功底是非常深厚。所以,你稱我為書法家,我是不敢受用的,二位,以及我老舅,都不妄自稱自己為什么什么家,我又怎么能受得起這三個字。

雅昌藝術網:您自己比較成熟的這個書寫體系是什么時候形成的?

劉曉迎:這個東西,我覺得很難說,因為你的字不斷地在練,你就不斷地在變,所以說很難說什么時候就形成了自己的體系。而且說句實話,其實你大多數的東西基本上還是習承古人,是從古人不同的地方摘取的。所以,這個問題蠻難回答的。

《隨筆》 148cmx45cm 2015年

“提筆有出處,落墨見功夫”

雅昌藝術網:您曾經說過您寫書法的時候秉承的原則是“提筆有出處,落墨見功夫”,這樣說的緣由是什么?

劉曉迎:我學書法,還算是比較循規蹈矩的,一筆一劃地臨習古人的帖,研究古人的東西,所以對我來說古人的一些東西代表著書法的精髓。現代很多人寫的不錯,但是比之古人那還是要差一些。我經常去看一些書法展覽,甚至有時候經常去買一些集子,就是全國大賽獲獎作品的集子,說實話,我看不懂。我就去請教很多書界的朋友,甚至請教一些書界挺有權威的是人,大家都表示跟我有同樣的看法。

如今的書風有點兒奇怪,講究“創新”,一些沒寫過幾年書法的人就去獲這個獎,那個獎的,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我寫了三十年覺得我才摸到點兒皮毛,有些人寫了三年他就得獎了,或許我真的是不能夠體會里邊的奧妙吧。

其實說句實話,你寫了多長時間,行內的人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出來。我是覺得寫書法一定要見功夫的。我覺得特別可笑的是,我見過有的人一邊寫字還一邊大呼小叫著,有的在最后一筆要寫完的時候還要跳一下。那不是在寫字,所以我說“提筆有出處,落墨見功夫”,我說不管你從事哪一行,真功夫你得讓別人看見。

 《心經》  140cmx24cm 2015年

雅昌藝術網:您說您不能接受“現代書法”,怎樣理解您說的這個“現代書法”?

劉曉迎:形式,只是一種表演。我覺得這可能是與心態有關,大家現在比較浮躁,急功近利,這種心態我覺得不好。已故的老先生說過一句話,他說“二十年努力你可以成為一個畫家,三十年努力你才能成為一個書法家”,其實他對書法的基本功要求比繪畫還要嚴謹。

我寫字30年,跟同輩朋友們相比我算是很用功的了,我每天都差不多得花好幾個小時去寫字。這么一路走來,三十年,我覺得我才也就領悟了點兒皮毛。那些個寫過幾年,就去得獎的人,我是不能夠茍的。那個字寫的跟一年級小孩似的,叫什么?“童體字”。我說你要童體字你干脆找一個一年級的小孩來寫不就完了嘛。看不出功夫,也看不出他的這個傳承就得獎了,就因為它就跟所有的東西都不同。我覺得這股書風不太好,我也不能夠茍同,所以我就編出了這么兩句話,這個也是我寫字時的給自己的一個要求。

雅昌藝術網:在這種所謂的現代書法與傳統書法對峙的過程中,有發生一些讓您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

劉曉迎:我覺得是這樣的,因為很多人都在評論這件事,比如說從某某位主席那一屆開始,書風就一改以前的這個樣子了,可能是因為某某主席的書風比較現代,所以后邊的跟風的人就很多,變得不太去講究這種傳承和真正的手上功夫。所以從此以后,基本上得獎的大都是所謂現代流派的這種作品,而那些特別循規蹈矩的東西,得大獎的,不那么多。我甚至看到一些人其實本身的底子也是不錯的,但是他為了迎合所謂的評委胃口,也會偶爾去弄一些很奇怪的書體在那兒去寫。一開始我是覺得我這個水平有限,不能理解,跟不上。后來我突然發現我周圍書界的朋友,有的還是書界的領導或者是曾經當過領導現在退休的人,對于這種事情,其實也不理解。

雅昌藝術網:那在傳承經典的路途上會有這種勢單力薄的感覺嗎?

劉曉迎:其實私底下的發表意見的人很多,有的甚至都義憤填膺了,但是一到關鍵場合好像大家就都收聲了。我這倒不是勇敢,是因為我不是純粹的圈里人。我把自己說成是業余的愛好者,因為我不從政,我也不在書協里邊擔任任何角色。所以我就隨便說說自己的體會,我覺得沒什么太多的關系。

《柳永詞》 233cmx53cm 2015年

暫無留言:

留言內容: >>更多留言


本站藝術名家官網優惠搶駐中!

歡迎藝術名家注冊藝術家會員,開通自己的官網,上傳自己的佳作和內容。
QQ:271692909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誠邀入編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可以刊登藝術名家生平簡介、代表作、目前市場行情、收藏潛力等
QQ:271692909

本站各省市代理商火熱加盟中!

要求:人品好,熱愛藝術事業,有一定的藝術圈人脈、懂經營管理的創業型人才優先。
QQ:271692909

推薦名家

朱浩云

蘇金成

敖日力格

魏謙

吳厚信

夏洪林

宋建文

鐘文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招聘服務| 投稿須知| 友情鏈接| 版權聲明| 網站調查| 證書信息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