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在线app/日本韩国在线观看/91亚洲人/全视频

用名戶 密  碼 會員注冊 | 忘記密碼
·本站首頁 ·加入收藏 設為主頁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

古代卷
  • 姓名:
  • 朝代:
  • 省份:
現代卷
  • 姓名:
  • 類別:
  • 省份:
本站 > 動態 >文化產業> 正文

去蛇口的“海上” 看燈——記海上世界第三屆國際燈光節觀感

來源: 中國國家藝術網   2016/1/19   作者:   地點:廣東

“海上世界”是蛇口的縮影。它早已不再是1984年肇始年代的深圳本土的“海上娛樂中心”,也必須比1990年代國際酒吧街的解頤消遣走得更遠。它位處生機之地,在“創意之都”深圳的前緣,擎2015年中央批復的前海蛇口自貿區的先機,當你站在毗鄰“海上世界”的工業路、望海路口,一塊“1978年前這里是天然的海岸線”路牌隱在花叢中,提示你:北眺的國際星級酒店、別墅群、高檔和普通住宅樓、雙語幼兒園、臨街商鋪所共同構筑起來的日常化的街區正在落地生根。“海上世界”不再只是一個景點,一個與社區街道日常生活同構的綜合體,它正在發生的不僅僅是城市空間形態的“布朗運動”,更是對于自身商業身份的重新定位和探索。于是那種連續三年,一直用燈光藝術點亮著這個濱海綜合體的姿態,像是在投石問路:除了商業、文化、創意之外,我們究竟還能給這個城市以什么樣的可能?

海上世界國際燈光節

在華南地區,燈光藝術節絕非首例。廣州已舉辦過4屆燈光節,并自豪地以之為城市名片,連學者何艷玲等都加入到燈光藝術節要注重“征求公眾意見”等話題的探討中。蛇口海上國際燈光節業已辦至第三屆,其與廣州燈光節的規模、場地、對象并不完全相類,尤其是策展思路與“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操作方式也大相徑庭。

海上世界國際燈光節的負責人告訴我,首屆燈光節策展團隊即來自于廣州燈光節,此后兩屆的藝術內涵得到了更迫切的升華需求,從第二屆起,燈光已被賦予了更高的期望:不僅僅是一種亮飾之物,4件參加過里昂燈光節、悉尼燈光節的國際燈光作品被選中展陳。其策展思路和展品始終在雅俗中平衡、調整。本屆燈光節,這種理念依舊得到延續:與木木美術館、佩斯畫廊合作借展7件國際燈光作品將在展覽結束后運回北京外,國內藝術家創作的《日光》《閃電》同樣會被留在商業廣場的平臺和臨水空間附近。據海上世界負責人稱,連續三年國際燈光節共計投入1000多萬運營費。

  

本屆燈光藝術的遴選機制,也得到了頗為有趣的反饋。12月4日海上世界燈光節開幕前2小時,廣州美術學院新媒體專業、90年代生人馮嘉城,搭乘廣深雙城巴士來到蛇口。參與過廣州燈光節節事的嘉城認為,雖然該節事是屬于“市民大眾的”,但燈光從策劃到參與,依然局限在廣州本土。“圈子有點小,玩得還不夠開”。

而從北京特地趕來開幕現場的、入選第三屆海上世界國際燈光節的《源點》創作者之一的關印,畢業于中央美院數碼媒體專業。她坦言當初被遴選中,是“有點驚訝的”。這兩位的作品都偏向新媒體成分,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形式,與燈光藝術在視覺表達上有所交叉。然而正是這種寬泛的選擇,令馮嘉城覺得海上世界挑選作品的視野較廣。

今屆燈光藝術展還辟出了一處獨特的空間:位處望海路橋下的燈光博物館。這處橋下的藝術空間型塑度很高,改造后幾乎已是一個“白盒子”:白墻,分割出的參觀動線,墻上昂貴的燈光藝術品裝置以及一點點屬于美術館那種空闊的回聲。頭頂的微微震動的車流,是這個空間的獨特旁白。前來赴約燈光節開幕式的木木美術館創辦人林瀚說,招商地產原本提供了一些“非常優質的選址”,但最后兩方合計,選擇并敲定這個“城市的B面”。“橋下空間也往往是‘亞文化’的、被棄置的一切并沒有那么完美,比如地面、管道這些橋下的痕跡,都還是盡可能保留了原來的味道,這是一個在海上世界的新嘗試”,他說。

橋下的燈光博物館開館的存在,會去揀擇、分眾“海上世界”的消費人群:將消費的留給大眾,藝術的留給尋找孤獨的人。

滾滾藝術流

2015年燈光博物館開幕前夜。海上世界籌劃此展的相關負責人仍在商議:展品前的“請勿靠近”欄桿是否要移除——就是我們常在機場、節事排隊時常常廁身其間的那種“藍色松緊帶”的可移動矮柱。開幕后,那些“障礙”果然消失了,耳目為之一凈:唯剩人與作品、空間與人、作品與空間的關系。

是夜,在James Turrell的一副作品前,觀眾饒有興致地前傾后仰,通過移動身體,來回尋找墻上鏡面裝置內的幻彩幾何斑塊——導覽時曾有介紹稱這黑色鏡面內的膠片相當稀有,來自美國軍方。

  

等我把時長54分鐘Nummer veertien, home(《第十四號,家》)看完了,看展的人群已經褪去:執拗拍攝了6年,以鐵人三項完成了該片的藝術家Guido van der Werve拍攝了這部帶著荒誕、悲愴、孤獨氛圍的影片。幻燈正從容不迫地以時間形態流淌,區別于展廳的燈光裝置,即它不可能一次性抵達,不可能一眼看盡。

  

作品:《Nummer veertien,home》 荷蘭藝術家:Guido van der Werve

  

不得不說的是,展廳內的這些燈光藝術品自有一番“純粹”天性。相比中國傳統繪畫,他們少了可被玩味和解讀的繁復細節,比如用色、筆觸、構圖乃至氣韻等。但燈光藝術的解讀方式,也許屬于另一套藝術標準。燈光藝術品有別于日常使用的燈具,但對大眾來說,它們有一種似是而非的熟悉感,他們的形廓如此言簡意賅;它只要亮起來,就構成我們最輕松視覺感知的方式。

燈光藝術也許是現代性的產物:它是一門理性、科學化的藝術。燈光藝術近乎匠與藝的混雜。富有深意的是,西方宗教中的“光”有著其至深的含義,而等到電燈之發明,光的意涵似乎變得更為復雜:穿梭在吱吱電流中的“光”,是對宗教之“光”的模仿還是再創造?在藝術家這里,這兩種意義上的“光”正在互相擊穿對方:藝術家運用科學常識和藝術靈感,他控制“光”、“光影”,重新擘畫、重構了“光”與日常事物的區別,以此為媒介,與受眾的感官做游戲。所有的燈光藝術品是可被關閉的(就像油畫蓋上了花布令其沉睡)——但問題在于,取消了光,那么這個作品還是否成立?

光,應該是這個作品機制的一部分。

金在燈藝的使命

內部預展當晚,橋下展廳導覽結束后,一眾策展團隊打著傘前去海上世界擺置了燈光藝術品公共空間核查、確認。人群在一個金字塔形的裝置前,停下。負責人注意到雨水洇散裝置底部。“會觸電嗎?”他問。“不會”,一個人突然冒了出來,干脆地回答。“濕了干,干了濕,也不會嗎?”“不會。”說完,他站回去一點。后來他告訴我說,經變壓器后,燈管只有12伏電流。

開幕約二周前,北京798藝術街附近上班的金師傅帶著他的團隊,南下。他30多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的言語里有山東風味,“他們”被念成“塔們”,聽起來很敦實。他告訴我,2015年燈光博物館布展期間最多時會有7、8位工人同時駐地開工。霓虹作品My heart is with you always(Tracey Emin作品)是金親自安裝的。每裝一小節霓虹管,他都要比對著英文安裝圖紙(譯有中文)。當頭頂上的車流引發白墻顫抖時,操作就要停下來。“這個是比較難裝的,都是字母,高低支架位置安裝的不平,容易斷。”金很謙虛。北京798創意園區,他是常客和熟手工。“比如常青畫廊、尤侖斯,常去”。

展廳內現場有三件James Turrell的《無題》系列作品。規格從小到大,重量分別是20斤、50斤、226斤。對金的團隊來說,最沉那件上墻時尤其費力。而且它沒有備份。當觀眾調整身體,好奇地尋找著“黑屏”內的光線:貓眼一般的藍色,三維的平行四邊形,他們不知道,最終能否從黑色的鏡框中看到那些光影,實際取決于照射光源的安裝角度。“個別調試了10多次”,金說,“只有對著中心點,才能出現各種顏色、形狀。”

我倆踱出展廳。他告訴我,沿途的“光輪”就是第二屆海上世界國際燈光節時安裝的。它看起來更像是富有造型感的路燈,也是永久展品。我們走近叫做《禮物》(吳小軍作品,狀若“閃電”)的一處霓虹燈裝置前。金說,那拼接出閃電造型的8段霓虹管,費了他們一天工夫,他們在一段鋼絲線上,爬高落地,穿針引線似地安了一天。

他說起了一個與老外藝術家合作安裝的交互式聲光裝置(《彈奏我,點亮我》)。“那是一架真的鋼琴,你彈一下,后面的亞克力燈管就會亮起來”,他回憶這種快樂。我跟著他爬上一個小緩坡,他再次核閘:藏匿在灌木從不起眼的一角是控制燈光藝術展品的“微型心臟”。他掏出鑰匙,打開小門,好像檢查氣象,他按了按指甲蓋大小的按鈕,說:(每晚)5點30分亮,(次日)12點05分關閉。

“海上”升創意,燈藝皎無華

Q=象童 A=海上世界

Q:相比前兩屆,2015年第三屆海上世界燈光藝術節,除展覽作品的質與量有所提升外,三次籌備這類內容較新的節事,是否有了一些獨有的經驗可以分享?

A:“燈光節”自海上世界2013年開業前就納入了思考策劃。總策展人是招商地產,每屆都有不同策展主題,第一屆為“追溯光景”、第二屆為“2015光啟未來”。首屆燈光藝術節,考慮到海上世界偌大(100萬平方米)的濱海商業綜合戶外景觀內,繽紛的燈光藝術會給大家帶來明亮的地景和更舒適地綜合體驗,因此在策展理念上傾向滿足普羅大眾的趣味,我們和廣州燈光節的策展單位-廣州銳豐文化合作,選擇打造雅俗共賞的作品,在綜合體中,綿延、點狀分布了大型燈飾作品。

但蛇口熱土充滿了振奮的變化。海上世界既身處這種城市物質空間疾速變化的大進程中,同時也處于綜合體自身的塑造轉型期。我們重新擘畫了未來的使命,將品牌內涵縷析和挖掘。當我們更新了對自身這座“濱海城市綜合體”的理念,2014第二屆燈光藝術節籌備的視域也隨之變得更有意向和目的。我們與曾參與北京“創意點亮北京”燈光節的藝術團隊合作,引入國際藝術家燈光作品已經有意引入4件參加過里昂燈光節、悉尼燈光節的國際藝術家的燈光作品,同時我們依舊延續著大眾口味,以光明的燈飾烘托海上世界地景中的曲折、幽深以及開放的空間形態。

2015年3月,深圳前海蛇口自貿區成立,海上世界所處的這片區域熱土從城市空間功能和定位上被賦予了更高的訴求:“城市文化中心”。我們通過舉辦節事和文化活動,傳播及打造城市精神生活的使命。通過更有態度的引進,為消費場所帶來更多元化的感受,由日本楨文彥大師設計,英國V&A\觀復博物館即將入駐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臨時性的活動、展覽、節事和長期駐留的文化空間,將為此地帶來更多城市活力。

因此,第三屆燈光節,我們邀請北京木木美術館策展,也得到了紐約佩斯畫廊的合力支持,就不是興之所至了。它同樣延續自第二屆的策展理念,它以高規格國際藝術展品確立調性,同時平衡大眾觀賞角度——您可以在橋下燈光博物館內,見到7件世界知名燈光藝術大師作品,也能在不同的消費場所或明華輪邊,見到4個安放在公共場所的燈光訂制作品。大眾可以自由選擇所好。

Q: 對于中國來說,“燈光藝術節”算是舶來品。而在國外舉辦的燈光藝術節,其動因和展陳形式也略有差異,比如法國有來自17世紀的歷史和宗教傳統里昂燈光藝術節結合歷史古跡、城市遺產,荷蘭科技城埃因霍溫(Eindhoven)舉辦的燈光節則跟飛利浦有關,也和工業建筑的設計活化有內在的發展脈絡。海上世界的燈光藝術節,除“公共空間”、“城市文化”等內涵挖掘以外,它與蛇口城市的特色究竟有何關聯?

A:蛇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原點,中國許多創新以及第一次都來自于這里,這是號稱是中國創新的發源地,創新已經融入到了蛇口的血液里。2010年,招商局600億再造新蛇口,海上世界是其中關鍵一戰。2015年,在招商局的努力下,中央同意將蛇口納入前海自貿區,成為前海蛇口自貿區,蛇口在新時代有新的改革、創新使命。例如由招商局牽頭的跨境電商,郵輪母港等項目,都是中國沒有先例的。

另一方面,深圳作為國際化的“設計之都”,位處改革、先鋒、創意的先鋒,蛇口亦在其發展的腹地,在這種創意文化藝術的城市精神的統領下,逐漸發力。2013年和即將舉行的2015年深港雙城雙年展都在蛇口舉行。創意與產業的發展,藝術與商業的結合,這也是招商地產作為城市升級者和運營者所背負的責任和使命:引導藝術文化在蛇口海上世界發生、培育、生長,并形成更多的文化驅力。持續三年的國際燈光節,也是其城市文化潛力挖掘和城市活動打造的有機部分。

Q:巴黎里昂燈光藝術節曾提出“small and smart”“light more,consume less”等口號,類似廣州燈光藝術節也會討論“光污染”和“公眾參與”等話題,本屆燈光藝術節是否也有主題,其意涵為何?

A:今屆主題是“預見”,我們希望傳達如下意涵:“預見”與可持續綠色環保的燈光展品相關,象征如果不尊重環境,地球未來的風險和危機是可被預見的;其次,蛇口加入自貿區,迎來新的區域和歷史使命,海上世界的未來也在這種宏大敘事之中。最重要的是,招商地產將與兄弟公司蛇口工業區合并重新上市,躍升為中國市值最大的房地產公司,是另一番厚重地發力,同樣蘊含“預見”之意。

Q:廣州也曾舉辦多屆燈光藝術節,并冠以“聯合國教科文特別推薦”的名義,此節事以政府和地方照明行業主導、宣傳的意味較強,但其宣傳口徑也較傾向市民性。海上世界國際燈光節自然也屬于市民、游客,那么這兩個節事間,是否有差別?以前兩屆燈光節來看,人數規模大概是多少,反饋如何?

A:從無到有的過程,離不開揣摩和學習,我們首屆燈光節就向廣州燈光節的策展單位“取經”。每一屆都會觀摩。廣州燈光藝術節是政府搭臺,企業唱戲,主場地是市民的公園和市政街道,場地寬闊,市民喜見,并且也決定了他們的燈光節偏重游賞和景觀。這種思路也貫穿了海上世界的首屆策展思路。之后,我們也發現,商業綜合體的尺度和空間,以及自身的景觀燈光也非常豐富,思路有所調整,自第二屆起,藝術性被引入進來。

取名“海上世界國際燈光節”,一是因燈光藝術節舉辦場地,而海上世界也是一個有著傳奇故事的城市地標節點。亞洲旅游交流中心主任張堅鐘在某屆燈光節,玩味其特殊性:它是一個有著傳奇故事的地方,帶著傳奇人物戴高樂的印跡,有著傳奇人物鄧小平的題詞。這里是深圳改革開放的歷史見證,也是國際文化的交流窗口,從中國第一座海上娛樂中心,到深圳酒吧文化發源地,海上世界一直是深圳乃至華南的城市地標。

其實它也點出海上世界本身靠山面海的自然環境。海上世界也有歷次轉型的過程:自90年代始,就是深圳一景,周末人流如織。通過近幾年的改造,它已升級為一個濱海城市綜合體,是深圳15公里濱海長廊的起點。2013年、2014年兩屆燈光節,日均客流8萬,圣誕節和新年夜日均客流10多萬。燈光觀眾和消費者是兩位一體的,他們在沐浴于燈光美景的同時,享受美食,拍照留念。

Q:燈光藝術是一個邊界有些模糊的概念,可能遠與印象主義以及攝影術有關。近則國外的燈光藝術家活躍起來也不過半個世紀左右。中國的燈光藝術史培育應是近幾年的事情而已,還與新媒體等藝術形式有所交叉。海上世界燈光節的受眾是哪個年齡層次,是否對這種“藝術”形式有所反饋?

A:周邊居民更多會來看,蛇口片區居民基本都知道也會專程過來,層次分大眾和精英白領,20~50歲之間。但在這個海濱商業綜合體的環境中,也許游客和觀眾還是會認為這些作品是景觀中的一部分,至于藝術深度,可能思考還有限。因此第三屆燈光節,我們辟出了橋下空間,以半年時間打造出了這個“燈光博物館”,此獨立、安靜的藝術氛圍,能提供有別于消費空間中的走馬觀花,提供一處純凈的思考空間,培育和啟蒙對于燈光藝術的思考。我們希望通過專業的導覽,宣講與觀眾形成互動。同時在博物館的前廳,我們以還梳理了燈光藝術的歷史發展線索,此為提綱挈領,希望觀賞者能在理性思索和感性的視覺享受中,于“白盒子”享受獨處之樂。

暫無留言:

留言內容: >>更多留言


本站藝術名家官網優惠搶駐中!

歡迎藝術名家注冊藝術家會員,開通自己的官網,上傳自己的佳作和內容。
QQ:271692909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誠邀入編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可以刊登藝術名家生平簡介、代表作、目前市場行情、收藏潛力等
QQ:271692909

本站各省市代理商火熱加盟中!

要求:人品好,熱愛藝術事業,有一定的藝術圈人脈、懂經營管理的創業型人才優先。
QQ:271692909

推薦名家

朱浩云

蘇金成

敖日力格

魏謙

吳厚信

夏洪林

宋建文

鐘文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招聘服務| 投稿須知| 友情鏈接| 版權聲明| 網站調查| 證書信息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