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恪山先生,是我在工藝美術行業中交往二十多年的老朋友。他不幸于2013年1月31日逝世,他對同志、對工作的極端熱忱,使我難忘。劉恪山,中國共產黨的忠誠黨員,生前曾任團中央《輔導員》雜志社美術編輯、攝影記者,編審和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2003年獲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終身成就獎。
我第一次見到劉恪山是在1985年10月中旬,經恩師葉又新(本會成立發起人之一)推介,參加了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辦的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年會和加入本會為會員。年會期間葉又新老師把我介紹給劉恪山,從此劉恪山成了我的良師益友,他長我5歲,平易近人,知識淵博,與我兄弟相稱,在漫漫歲月的交往中,使我受益多多。
劉恪山,1931年9月18日生,湖南湘陰縣人。1951年畢業于東北魯迅文藝學院美術部,分配到沈陽東北區團委《好孩子》雜志社工作,1954年9月調北京,任團中央《輔導員》雜志社美術編輯,攝影記者。《輔導員》雜志,是時任團中央第一書記胡耀邦同志的倡議下成立的。朱德委員長題寫刊名。為了辦好《輔導員》雜志,他不辭勞苦,踏遍祖國大地,南下苗家寨,北上大興安嶺??然而,在1958年卻被錯劃為“右派”,下放到安徽,山西勞動近20年。后留在陜西臨猗縣文化館從事美術工作。1964年調臨汾地區展覽館任美術總體設計,后任副館長。1979年團中央為其改正“右派”問題。調回北京任《輔導員》雜志美術組長、編委。1984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被評為編審,1991年12月退休。
劉恪山在團中央工作,最大的亮點是,他親手為中國先隊設計了隊徽。1980年,那時,劉恪山剛調回《輔導員》雜志社不久,時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胡德華同志找到劉恪山,要他為少先隊設計隊徽。并說:“恪山,社會主義國家的少先隊都有會徽,就我們沒有,你想辦法設計一個。”當時,中國的少先隊隊員人數在1900萬,是社會主義國家為數最多的。劉恪山覺得這個任務光榮而且責任重大。最初,設計方案為“小蜜蜂”,他認為小蜜蜂有組織、有紀律。后來他又否定了。經過認真思考,為使隊徽和隊旗聯系緊密,便同樣采用了五角星和火炬的形式,下方增加了一條綬帶,上面標明“中國少先隊”五個黑字體。隊徽上的五角星是我們國旗上的一顆星,火炬代表少先隊的熱情與希望,象征著少先隊員要做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的崇高理想。這個設計,很快被團中央確定下來,為了征求各方面意見,團中央少年部制作出樣品,先在浙江溫州地區少先隊中試戴。經過十年的試用期,于1990年在全國少先隊員代表大會上正式通過,頒布使用,開始大批量的制作使用。
還有一樁事,是劉恪山的另一個亮點。1985年10月,胡耀邦同志寫給江西共青團種植場新老建設者的一封信,由劉恪山持毛筆用行書抄錄,由胡耀邦同志簽字發表,后來又被攜刻在江西共青城胡耀邦同志陵園的一座黑色大理石上。這一時期,他的書法,已達到很高的境界,曾被團中央作為禮品,饋贈日本朋友,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其書法作品和碑刻。在1996年8月和2001年9月,中國民藝第13屆、第16屆年會,分別在莒南縣和臨沂市舉辦年會之時,劉恪山先生不辭勞苦為這兩個地方留下了他書寫的行草“蘭亭序”等許多幅墨寶,還專為我刻治了一方印章,使我如獲至寶,使用至今。劉恪山曾對我說過,他向往書圣故里,每次都以朝圣般的心情來臨沂。
劉恪山先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在美術、書法、篆刻、民間工藝等諸多領域都又深厚的藝術造詣。他是中國美協會員、中國書協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社會名人工作委員會常務理事。許多作品曾在《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報刊媒體發表。特別是他的大型雕漆畫《黃河瀑布》《黃河不夜城》等作品,入選全國工藝美術展覽和《中國工藝美術》畫冊,獲得廣泛贊譽。劉恪山為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應邀參加了《中國大百科實用詞典》的美術、書法、攝影、篆刻等部分詞條約20萬字的編撰工作。創作了《董壽平傳略》《書畫大師董壽平》《書法教程》(部分)《中國民間刺繡鑒賞》等學術著作,在《人民日報》《炎黃春秋》等報刊發表著作達30余萬字。
2017年3月23日,由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主辦的“傳承與夢想·書畫藝術校園行公益巡講活動”走進革命老區臨沂第四實驗小學。那次活動由我的老友書法家劉士鋒引薦,臨沂四小校長付春成,臨沂十五中講師俞社生、市工藝美術研究院高級工藝美術師王世畫大師和我應邀參加。
交談中當我提及團中央《輔導員》雜志編審劉恪山時,大家異口同聲的說,劉老在團中央是個有影響的人物,少先隊工作專家,口碑好,少先隊隊徽是他設計的。我說,我1936年生,今年81歲,58年前加入少先隊,當時我13歲,是新中國第一批中國少年隊隊員。1954年7月,我從山東省立莒縣師范畢業,曾做過兩年小學教師,擔任過少先隊中隊輔導員,我學習閱讀過文圖并茂的《輔導員》雜志。接著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新媒體中心楊雅君主任,將一條鮮艷的紅領巾戴在我的脖子上,之后又給在場的王世畫工藝美術大師,戴上紅領巾。我五指并攏鄭重地行了一個隊禮,頓時一股幸福暖流涌向心間??我默默地用心想著,劉恪山先生,你設計的中國少年隊隊徽是對少年兒童事業的執著熱愛和巨大貢獻。你在坎坷風雨歷程中,始終沒有消沉,你堅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2017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