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大雪節氣,冬季的北京便變得寒氣逼人。而各地文交所的日子因為國務院“38號文件”“嚴相逼”,更是充滿著“風霜刀劍”。
被“38號文件”之風席卷后,我們觀察到,凡是發行過藝術品份額化資產包的文交所,都在悄悄地進行相關后續處理。陜西文交所、湖南文交所選擇了主動為中簽投資者辦理退款業務;天津文交所、鄭州文交所、泰山文交所則遭到了中簽投資者維權組織的圍攻;南京文交所唯一的資產包也在發行后不久被叫停,福建壽山文交所更是尚未“出生”就遭到“當頭棒喝”。而南方文交所、內蒙古文交所等未發行過份額化資產包的機構則相對平靜很多。
面對國務院“38號文件”的整頓要求,是否涉及藝術品份額化仿佛成了各地文交所“無恙”與“抱恙”的分水嶺。
初識藝術品份額化交易模式始于天津文交所。不久前,天津文交所也向專利主管部門提出有關“藝術品份額化交易模式”的專利申請。對于這種交易模式,長江商學院教授梅建平認為,份額化是我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必由之路,對藝術品市場發展將會產生很大的作用。南方文交所總經理張志兵也認為藝術品份額化巧妙地借用了金融工具手段,是中國引領世界最先進的金融創新。那么這種交易模式為什么從被業界看好“淪落”到被中央文件限制?
如果不是因為前段時間一些文交所屢屢被曝出暗箱操作、缺乏監管、退市無門等等操作亂象,藝術品份額化交易模式也不會從開始被業界看好“淪落”到中央文件的限制,甚至是明令禁止。同樣文交所的日子也不好過,隨著整頓之風卷起,“染指”份額化的文交所不是業務停牌就是退款,甚而遭到中簽投資者的“圍攻”。
整頓來襲,文交所與份額化到底是誰誤了誰?
魏鵬舉:文交所的操作亂象誤了藝術品份額化模式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研究院執行院長魏鵬舉認為,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文交所的操作亂象誤了藝術品份額化模式。在魏鵬舉看來,藝術品份額化在實現文化與資本對接上是一個很好的創意,具有可建設性。
針對文交所的種種操作亂象,魏鵬舉認為在頂層設計上,要明確文交所的屬性,不應將文交所的監管放在金融、證券部門,建議放在文化部門。文化產權作為一種文化資產,具有特殊性,在資本的準入上要有特殊性。藝術品交易不應向金融、證券的方向發展,應該是非證券化的,作為我國文化資產交易的一個延伸。
針對目前監管細則尚不清楚的情況,一些行業人士建議文交所要加強自律。在魏鵬舉看來,他寧愿相信市場,面對文交所初期的瘋狂生長、藝術品份額化的重重亂象,媒體的參與、投資者都起到積極作用,而種種亂象的曝光恰恰是文交所規范發展的契機。一個新的市場的發展都是由嘗試階段進入成熟期,魏鵬舉認為經過市場的優勝劣汰,藝術品市場會進入一個成熟穩定的軌道。
陳少峰:文交所不能只做藝術品份額化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認為,藝術品份額化對擴大我國藝術品的交易量是有幫助的,可以在文交所進行整體交易。出現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各地文交所在交易規則、交易對象和形態等方面都沒有一個統一的規范,都還處在嘗試階段。
對文交所來說,收入來源不能僅限于藝術品的交易次數以及交易量,因為隨著交易次數和交易量的增加,無形中加大了交易的風險。陳教授認為,文交所不能取消,藝術品份額化的交易模式也沒有問題。今后文交所應該豐富收入形式、開拓更多的收入來源,不能只做藝術品份額化。
對于國務院“38號文件”頒布以后,各地文交所的不同反應以及一些投資者成立的維權組織,陳教授認為,各地文交所的情況比較復雜,相關監管部門應對各地文交所以及者的維權行為、方式等進行統一的規范。
陳少峰還認為,“38號文件”份額化交易模式的限制對銀行的藝術品理財來說應該是個利好。
梅建平:發展份額化大有裨益 文交所應練好“內功”
長江商學院金融系教授梅建平認為藝術品份額化交易模式對緩解我國金融產品匱乏的現狀有一定的作用,國務院“38號文件”對份額化交易模式的監管對整個行業的發展來說是一件好事。梅建平建議有關監管部門以及各地政府應該趁這個時機練好“內功”,要在人才培養、監管以及細化交易規則等方面下功夫。梅建平認為,可以借鑒我國證券市場的經驗逐步完善我國藝術品份額化交易模式。